緋紅之月 作品

第295章 中日總動員(七)

 11月30日。東北軍總司令部下令成立朝鮮戰區前線指揮部,徐乘風出任司令,程若凡出任參謀長,胡秀山為副司令,兼第二集團軍司令。12月1日,徐乘風與程若凡抵達了在第二集團軍司令部所在地平壤。

 司令部的沙盤上完成了戰場地形構架。三人看了片刻,參謀長程若凡就讓作戰參謀鄭旭虎介紹東線第四集團軍的任務。

 鄭旭虎27歲,是東北軍第一批指揮官的平均年齡,操著一口陝西味的普通話,鄭旭虎介紹道:“第四集團軍司令由李正清少將出任,下轄4個軍,16萬部隊,負責朝鮮東部防禦。守護西部第二、第三集團軍的側翼安全。”

 徐乘風看胡秀山並沒有提出什麼問題,就問道:“秀山,你對這個安排怎麼看?”

 胡秀山沉默片刻才答道:“我對是否退到鴨綠江還是有些考慮。幾年前主席剛提出計劃的時候,我們都覺得守住鴨綠江就已經超出我們的實力極限。現在看,我們貌似有可能佔住朝鮮北部。現在很多同志都面對這個誘惑。”

 徐乘風神色冷峻,卻沒說話。倒是程若凡笑道:“得隴望蜀,人之常情。同志們這麼想不奇怪,但是不該這麼想的同志若是還有這樣的想法,就說明他們不適合在這些位置上。”

 聽程若凡這麼一講,徐乘風才大概確定胡秀山的想法。但此事很重要,徐乘風盯著胡秀山看,等著胡秀山能夠給出更明確的回答。

 胡秀山所想的正如程若凡所說。有強烈的進攻精神並非壞事,有一些仗就非得由這種類型的將領來負責。然而當下的戰役安排中,攻守之勢異也。東北軍從進攻方轉為防禦方,那種充滿進攻精神的指揮官就未必合適。尤其是東北軍有足夠的訓練,卻沒有足夠的沉澱。壓力鋪天蓋地而來,鋒利的尖刀往往會比鐵柱先折斷。

 既然程若凡已經說到這個程度,胡秀山說道:“我已經寫了方案,想對部隊進行調整。我們去那邊談一下。”

 口口563743675

 徐乘風與程若凡隨著胡秀山到了旁邊的辦公室。很快,如何選擇防禦部隊的方案就放到兩人面前。在朝鮮境內現在有第二、第三、第四,三個集團軍。共有11個軍,44萬人。加上25萬後勤部隊,1萬空軍部隊,共70萬。

 70萬部隊佈置在兩道防禦體系內。第一道防禦體系主要分佈在平壤以南60公里左右。第二道防禦體系位於平壤以北,正好在殲滅日本駐朝鮮軍的長津湖一帶,距離鴨綠江100公里。

 東北軍撤到第二條防線以後,就與遼東半島連成一體。這也是總參謀部幾年前認為東北軍能夠打出去的極限距離。隨著東北建設快速發展,總參謀算是理解了何銳之前‘彷彿有其他想法’的感覺來自何處。

 徐乘風比較認同胡秀山的看法,當下戰役規劃就是在兩條防線上最大限度殺傷日軍,部隊撤回到鴨綠江防線上。能夠良好執行命令的軍官,性格中被動的部分會略多一點。如果用高情商的描述,就是更可靠。

 研究了方案,徐乘風看向參謀長程若凡。程若凡有些遲疑的說道:“我認為當下最重要的是,作戰計劃沒有問題。但是我們在判斷誰能更好執行撤退下來的方案上,都沒有經驗。”

 徐乘風與胡秀山都是一愣。程若凡所知的,兩人也都知道。但是著眼點上,程若凡卻與兩人頗有不同。現階段,程若凡的視角更有格局一點。

 但三人都解決不了這個問題。撤退本就是戰術中最難的那一部分,大規模撤退尤其如此。如果說太多就成了抱怨。畢竟在戰役之前,司令部對於大規模使用卡車也不是那麼樂觀。隨著軍級規模的快速移動成為現實,不自覺的就對卡車生出依賴感。

 程若凡壓制住自己這些天來心中時不時冒出來的躁動,儘量用最鎮定的心情做著分析,“既然我們都不知道怎麼打好這一仗,我同意秀山的看法,就退而求其次,戰役執行中的參數到達後,就開始下一步。不根據戰場局面為最重要的參考標準,大家覺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