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鈞 作品

764【格物學派】


除了潘蔚、宋欽、蔡雲程之外,最後一個隨團出海的學者叫李思孝。

就在宋欽總結科學研究方法時,李思孝拿著《哲學原理》進屋,興奮莫名道:“仰之兄,你推薦的這本書,寫得實在太好了,笛卡爾真乃歐洲大儒也!”

宋欽笑道:“大儒談不上,他又不是儒者,但確屬歐洲賢哲。”

“不然,”李思孝搖頭說,“這笛卡爾確為大儒,即便他沒讀過儒家經典。此人領悟的道理,我且翻譯為‘心物論’(心物二元論),暗合陽明公的心學大道!”

“啊?”

宋欽聽得一臉懵逼。

李思孝分析道:“笛卡爾懷疑一切,他相信神,卻又說不確信神是否存在。因為只有懷疑是真實存在的,確信這件事本就值得懷疑。懷疑證明人在思考,思考才是人存在的證明,所以‘我思故我在’。他確信了自己的存在,才去嘗試證明神和世界的存在。思考,便是心,是良知。我思故我在,此非心外無物耶?”

宋欽滴咕一句:“這種解釋,也太過牽強了吧?”

“並不牽強!”

李思孝開始滔滔不絕:“陽明公的心外無物,既心與物同體。離卻靈明之心,便無天地鬼神萬物;離卻天地鬼神萬物,便沒有靈明之心。笛卡爾說,他思考自己才存在,才能證明神和世界存在。如果沒有神賦予心靈,沒有這個世界,他又無法思考。陽明公與笛卡爾,說的豈非一個道理?”

宋欽不喜歡虛頭巴腦的東西,頓時懶得反駁,點頭說:“或許吧。”

李思孝又說道:

“笛卡爾說,世界很複雜,人永遠不能真正全面的看問題,只有神能夠做到這一點。所以,人研究世界的方法,應該將問題分割成細節,儘可能孤立、靜止的去研究。”

“陽明公也說,道不能言。又說,為善去惡是格物。再說,人須在事上磨鍊做功夫。何謂陽明公之格物,事上磨鍊做功夫也。又說,做事當因時制宜。豈非就事論事,豈非將事情分割研究?心學的現成派、歸寂派、正統派,他們各得其法。而我們研究世界的學者,要另闢蹊徑去領悟心學,這笛卡爾的學問,就跟與心學配合理解,指導我們的研究世界。”

“笛卡爾有心物論,陽明公說心既理。物,可歸結為氣。心物之論,豈非氣理之論?”

宋欽聽得目瞪口呆,好嘛,轉了一個大圈子,又回到宋明理學上面。

李思孝說:“氣與理,不可分割。無理,便是無心,便是不能思考,便不能領略世間萬物規則。無氣,則人與物都不存在。氣與理,笛卡爾認為,是理先存在。既神先存在,有了神,才有萬物,才有人心。”

“是不是,可以把笛卡爾的神,理解為朱子的無極或太極。心,是理。氣,是世界。我們有心,有良知,可以思考,可以研究世界。生而知之的是聖人,我們不是聖人,就需要格物致知。研究世界,研究學問,就是致良知,就是探索宇宙萬物。知有知障,所以要懷疑,所以要拋開成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