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七爺 作品

第270章 液態氫採集重型飛船(第2頁)

  這套方案完美的解決了項目組現階段發現的問題,同時因為小型運輸飛船運送距離的縮短,人造微型恆星組所需要的運輸飛船的數量需求大為減少,因為運輸飛船故障導致的核燃料短缺問題也可以從根源上進行糾正,不必對反應堆進行微調,從而減少大量的不必要工作。

  方案看似很完美,但是裡面卻有一個之前無法解決的問題,那就是大型氫採集飛船的建造。

  全面負責星艦設計開發的馬哲杞在接到項目組的需求後很快就設計出一款符合項目組所有需求的液態氫採集重型飛船。

  這是一艘萬噸級的採集飛船,僅一艘單次的採集量就可以滿足目前人造微型恆星網絡10天的核燃料需求量,搭載了最新研發的空間加速技術,這艘採集飛船前往氣態行星的時間相較之前的採集飛船縮短了40%。

  也就是說在滿負荷運轉的情況下,僅此一艘採集飛船就可以供應完整版人造微型恆星網絡一天50%的消耗,而且採集飛船還可以通過掛載儲存箱來進一步提升裝載能力,考慮到在液態氫存儲站卸貨的時間,2艘這樣的採集飛船完全可以滿足完整版人造微型恆星網絡的核燃料供應任務。

  這還是早期設計的版本,隨著陳三水的研究團隊在空間摺疊技術上的突破,如果採集飛船上儲存模塊全部更換成新型的摺疊空間模塊,它的極限裝載能力可以擴展到二十萬噸級別,如此一來採集飛船的採集頻率可以降低到一週一次,大大減少了採集工作和護航工作的強度。

  然而,想法是好的,現實卻是不允許。

  為什麼呢?

  那是因為這麼龐大的星艦,單其長度就超過2000米,而且由於要進入大氣層內作業,它的船體結構還要符合大氣層內空氣動力學標準,否則氣態行星表面那些劇烈的風暴就足以將船體撕裂。

  採集船為了抵禦氣態行星表面的風暴雖然會採用全船覆蓋式的能量護盾進行保護,但是船體結構和材料仍然需要抵禦相當可怕的外部壓力,單就這一點而言,只有最新研發出來的生物熔鍊合金可以滿足設計要求。

  所以當差不多10萬噸的生物熔鍊合金需求量報到負責新材料生產的李天然那裡時,那個一向沉默寡言的材料研究員當場就臉上語音開始罵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