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人派大星 作品

第兩百六十八章:戲曲困境,如何破立

 三里不同調,十里不同音。

 華夏戲曲百花齊放,流派眾多看似是一種好現象,卻又何嘗不是一種桎梏。

 縱觀戲曲千年的沉澱發展,藝術表演形式得到傳承的同時,又受限於年代本身難以適應新劇目。

 而戲曲一旦出了當地,很難受到其他區域人民的認可和歡迎,無形中也限制了戲曲的廣泛傳播。

 與現階段影視學院報名的火熱現狀相比,華夏的戲曲人正面臨著青黃不接的局面。

 再加上戲曲藝術派票房不斷下降,市曲劇團經營困難,有些地方甚至出現演出人員比觀眾還多的冷清場景。

 顧城環視一圈。

 覺得在座的每一位大師,都比他有資格討論戲曲的傳承與發展。

 “韓校長,要是討論流行音樂,我還能厚著臉皮點評幾句。”

 “但要說到戲曲領域,我只能算是個門外漢。”

 “以我對戲曲那幾分淺薄的理解,我怕冒犯了戲曲這門藝術。”

 “顧城,你這話我就不喜歡聽了!”

 韓中毅放下筷子,一本正經的反駁。

 “一門藝術不能因為欣賞的人少,就對它無限拔高,戲曲最初也不是什麼高深的娛樂活動。”

 “在民國那會兒,多少喜歡聽戲的文人雅士覺得京劇沒有文化,甚至拒絕登臺獻唱以免丟人。”

 “戲曲它本身就是一門接地氣的藝術,要是把它束之高閣放在神位上供著,那將來還有何發展?”

 說到這裡,韓中毅語氣多了唏噓。

 “時代在不斷進步,傳統藝術想要傳承下去,就不能再一直抱殘守缺。”

 “只有與時俱進,代代傳承,每一代再添加自己的改良下去,戲曲才能繼續發展、越來越好!”

 “韓校長說得對,是顧城狹隘了!”

 不愧是藝術學院的院長。

 韓中毅三言兩語,就讓顧城感受到了他在的格局與境界。

 不過相比韓中毅,王濟秋顯然要傳統保守得多。

 “你們都說傳統藝術,要創新才能傳承,但我卻不這樣認為。”

 王濟秋一直認為戲曲的生命力很強,並不需要拯救。

 真正的藝術自然能吸引觀眾。

 “我覺得戲曲,也沒大家想象的那麼式微。”

 “即便是哪天我不在了,我覺得京劇也定會還在,所以我覺得沒必要刻意去迎合年輕人。”

 “再說老藝術家們以自身的視角,去揣測、迎合年輕人的喜好,然後純粹靠臆想來創新改造自己的東西,最後出來的結果也極有可能是四不像,到頭來兩頭不討好。”

 “各位老師,如果創新意味著要丟失本質的東西,那傳承下去還有什麼意義?”

 “之前我也是跟王老師一樣的想法。”

 黃梅戲大師韓芳突然插話。

 “以前我也覺得只要唱好戲,就能撐起一座這戲班子,如今卻也不得不分出精力到舞臺之外。”

 “我們黃梅戲早已今時不同往日,沒了以往的光鮮亮麗。”

 “也只有搞一些戲臺之外的新聞,才能重歸大眾視野。”

 “這種情況下我們要還墨守成規,黃梅戲遲早都會毀在她們手裡,泯滅在時間長河裡!”

 在韓芳看來,其實京劇還算好的。

 國內還有很多沒被關注又不被國家重視的東西,正在一步步消失。

 韓芳雖然不願承認,但現實是黃梅戲的發展土壤確實已經十分貧瘠,甚至是已瀕臨死亡了。

 隨著國人現在對於中華傳統節日、時令節氣與廟會集會的意識的逐漸淡薄,戲曲演出的機會與平臺也開始不斷減少。

 信息化時代的變遷,促使人們的審美與生活習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群眾現在更趨向於欣賞多元化、快節奏的藝術形式。

 年輕人的圈子基本都是娛樂致死的狀態,網劇、遊戲、選秀這些才是年輕人感興趣的主流。

 徐秦輕嘆了一口氣。

 “其實何止是黃梅戲,大多數傳統戲曲在吸引新一代受眾的能力方面,都顯得極為乏力。”

 “沒有受眾就難以推廣,沒有推廣就缺乏關注,沒有關注就招收不到新鮮血液,沒有生源就難以創新,逐漸走入死循環……”

 韓中毅接過話茬。

 “不管是黃梅戲還是京劇,戲曲如何革新、如何建設、如何緊跟時代的步伐重鑄昔日光輝。”

 “這是所有戲曲人以及戲曲愛好者都值得深思的問題,也是一個從未被遺棄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