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弋漁夫 作品

第二卷 鏖兵北地_一百七十七章 漢兒莊上


  長城防線被金兵全線擊破,十餘萬滿蒙聯軍分成三路同時撲向喜峰口之後大明京師最堅固的大門遵化城。二十八日清晨,三路大軍在喜峰口二十里處的漢兒莊會師,一時間旌旗招展,遮天蔽日,漢兒莊不過是一個人口不過數十戶的軍屯莊,其實就是一個小村子,這裡雖然靠近北方,但是來這裡生活的都是漢人,所以起名漢兒莊。在看到長城防線點燃狼煙之後莊內民眾紛紛逃往村莊西南幾里處的烽燧堡。堡子是嘉靖年間修建,到今天也是近百年的時光了,早就年久失修,破敗不堪,後來經過莊內軍戶的縫縫補補才有了今天這個樣子。

  北虜多騎兵,莊內民眾也是知道的,所以他們根本沒想往遵化城跑,時間上來不及了,按照以往的經驗,北虜一般不會攻打比較堅固的城池,而漢兒莊到遵化之間一馬平川,也就這麼一座烽燧堡算是堅城,此時守衛烽燧堡的不過半個總旗的兵力,三十個明軍,由一個叫吳成功的總旗率領,邊塞苦寒之地,本來這個總旗就不滿員,每次他們去遵化城要餉,十次也就能要到一兩次,自然而然的就不斷的有守軍逃亡,最後也就剩下了這三十個明軍,他們的鴛鴦戰襖和盔甲破破爛爛,看起來就跟叫花子一般,有的人甚至連笠形盔都沒有,不過頭戴一頂白色氈帽充數,兵器不過就是人手一杆紅纓槍,有的人還配有腰刀。城上唯一充足的是火藥,本來這個烽燧堡有大小佛朗機十門,配了十門炮的藥量,但是現在能打響的不過六門炮,所以炮子和火藥有不少富餘。另外烽燧堡的武庫裡還有一些生鏽的刀槍,和十幾杆三眼銃單眼銃。

  堡子的容量很小,本身就是為駐紮六十個人設計的,但是往年北虜略邊的時候,漢兒莊的居民都會去堡子裡避風頭,等到北虜劫掠完打道回府了再回去,不僅僅是漢兒莊的居民,就是這些駐紮的老卒也是自給自足,平時就在堡子周邊開墾一些荒地,種上些小麥和蔬菜,肉類卻要從遵化城採買,或者到漢兒莊內採買一些雞鴨,所以堡子和漢兒莊的居民倒是聯繫的非常緊密,平時也都是抬頭不見低頭見的熟人,這次漢兒莊的人看到長城點燃狼煙,還以為跟以前一樣是北虜略邊,所以他們按照慣性都是拖家帶口奔向烽燧堡,說是全莊的人都來了,其實滿打滿算不過一百餘人,加上堡子裡的守軍,一百五十來個人擠在這個小小的堡子裡。漢兒莊的人裡面有三四十個老人和小孩,剩下還有三四十個青壯,再剩下的就是婦女了。

  此刻堡子裡的人或坐或站,倒是有些熱鬧,這些人都是樸實的農民,也是在村長成老漢的帶領下來到堡子裡,成老漢已經年近六旬,是漢兒莊的村長,活了這麼大也經歷了北虜幾次略邊,每次北虜都不會攻打這個烽燧堡,本來他們就是為財帛而來,這個堡子一看就沒什麼油水,只是苦了漢兒莊的居民,來不及收拾的東西,還有遺落在村子裡的雞鴨那肯定是被北虜搶劫一空了。第二北虜不善於攻城,這個堡子雖然小,但是畢竟也是一座堅城,北虜要真是貿然攻打,肯定要付出不少人命,北虜人口少,當然不會輕易浪費人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