緋紅之月 作品

第183章 軍人們的煩惱(四)(第2頁)


畢竟麼,在社會民主黨人眼中,這上百萬人也是人。

如果何銳只是寫了這麼一篇文章,列寧同志看完之後只會認為何銳本人也是個比較激進的社會民主黨人,是個資產階級改良派。但是何銳在文章裡重提布爾什維克支部在1918年槍斃沙皇全家的行動,列寧對何銳的看法就不得不有些變化。

何銳在文章中的用詞可以視為批評,‘……社會主義革命是一個偉大的事業,是一個人道主義的事業。這個事業的推行過程中,的確會有流血犧牲,但是這份犧牲必須有意義。布爾什維克政府能否槍斃包括四名女僕在內的沙皇全家?當然可以。但是這個過程不應當是報復式的殺戮,應當通過法庭審判,彰顯出法律的存在。現在俄國人民在激烈的情緒下,能接受這樣的殺戮。但是和平降臨幾十年後,人民必然會質疑,殺害那些未成年的孩子們的人,是怎麼下得去手?就如幾十年後,一定有人質疑,為什麼不在戰場上擊殺白軍?為什麼不在法庭上宣判那些反革命的死刑?而是要通過故意無視他們死亡的方式讓他們死亡?這麼做就是社會主義革命中的人道主義麼?’

列寧同志在西歐待過很久,知道左翼社會民主黨人的調調。要是一個真正的社會民主黨人,會用和這些差不多的說法,卻不會用這樣的邏輯。

如果認為何銳也是站在社會主義革命的立場上,這篇新聞就可以視作是一種勸告。對布爾什維克政府的勸告。

越飛委員見列寧同志沒有回答,正想再開口,就聽列寧說道:“越飛同志,給我一點時間,讓我再想想。”

說完,列寧同志站起身,揹著手在辦公室裡踱起步來。越飛最初用目光追隨著敬愛的列寧同志的腳步,沒多久就收回目光開始思索。

就越飛看來,何銳的目的是在歐洲造成良好的影響。雖然這影響對何銳沒有多少實質性的幫助,但是一箇中國地方領導人獲得歐洲更多認同,明顯有助於何銳本人成為中國領導人。

當然,如果從充滿鬥爭情緒角度來看,何銳這是在表明他與布爾什維克政府的分歧。如果是這樣的話,何銳就很可能要加入外國干涉軍的行列了。

正在分析何銳的立場,列寧同志停下腳步,對越飛說道:“越飛同志,你向派駐在瀋陽的代表處發電報,請求與何銳進行會面。”

“會面談些什麼呢?”越飛問道。如果何銳已經確定了其帝國主義立場,任何談判都只是助長了何銳的氣焰,對於解決俄國的問題並無幫助。

列寧同志此時已經下定了決心,“就談談對於當下世界局勢,以及對未來世界局勢的看法。”

此時布爾什維克政府已經非常低調的在瀋陽設了辦事處,接到莫斯科的電報後,就前去求見外事廳的廳長。一走進外事廳,就見裡面人來人往,熱鬧非凡。布爾什維克政府辦事處人員來過幾次,也非常注意外事廳的佈局。就他們所知的一些內容,大概確定往來的人都是從外事廳的電報室出來的。而且這些往來的人手中都拿著電報紙,有些還是信件。

接待人是一位姓周的科長,整個人都是因為忙碌而顯得疲憊的模樣,聽完了請求後剛問了幾句,就有人敲響了門,“周科長,有來自美國的電報。”

周科長應了一聲,就加緊了提問。得知布爾什維克代表是要來見外事廳長,就讓他們先等等,便匆匆出門去了。

此時外事廳長也忙的不行。電報如同雪片般從全球各地飛來。倫敦、巴黎、紐約、阿姆斯特丹,馬德里、巴塞羅那、里斯本……

這些本來只是各種外交培訓知識中的名字,存在於腦海中的世界著名城市,此時活生生的與東北政府外事廳有了聯絡。

電報中大多都是對布爾什維克政府的抨擊,以及對廣袤雪原上那些逃往海參崴的俄國民眾的同情。

其間也接到了不少東北政府其他部門的電話。公安部們告知外事廳,在哈爾濱的俄國僑民們發動了遊行,表達了對白俄的支持。

《東北日報》的京城、天津、上海站則發來消息。一些在華的外國僑民到《東北日報》在當地的報社所在,向報社表達了他們的態度,還有些外國人捐款,想為上百萬的白俄民眾提供幫助。

提出幫助白俄的並非只有民間人士,外事辦還接到了一些外國非官方組織的電報,願意為婦孺提供入境幫助。

這個‘入境’並非是指幫助白俄入境中國,而是幫助白俄們從東北出發,入境歐美國家。

身為外事廳廳長,這些工作還能讓外事廳的各個相關部門處理。但是外事廳長必須接見各國在瀋陽領事館的領事。凡是在瀋陽設立領事館的國家,都派遣了領事們前來見面,當面表示關切,並且詢問東北政府對於有可能爆發的‘人道主義災難’的預防措施。

當週科長敲門進來,外事廳廳長周興浩正在與英國領事談話,“亨利先生,我方如果派遣部隊進入俄國,會被認為是戰爭行為。如果英國想派遣人道主義團隊進入俄國,從中國出發明顯是不合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