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大人 作品

第四百三十四章 就這點水平也想坑人?


  所謂“過渡期”,從總體上來講,是指明末清初的瓷器發展期。

  大約一百年前,德國學者帕澤斯基首次提出“過渡期瓷器”,但由於帕澤斯基在提出“過渡期瓷器”概念時,並未過多闡釋,這就給後人留下較寬的討論空間。

  帕氏之後的論者往往直接以時間為著眼點予以界定,將過渡期瓷器解釋為明末至清初過渡時期的瓷器。

  於是“過渡期”的起止時間認定便成為一項重要研究內容。

  哈里·加納將1620年(萬曆朝結束)至1662年(康熙即位)定為過渡期的起止時間。

  索姆·詹寧斯將1620年至1683年定為過渡期的起止時間。

  國內有學者詳細分析了明末御器廠停燒和清初御窯廠恢復的時間,將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和康熙二十年(1681年)作為過渡期的起始和終結。

  反正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這個過渡期的時間,在學術界至今未曾得到統一認定。

  而在這17世紀的社會風情畫卷裡,景德鎮瓷器的官窯屬性已經退去,在新興市民階層的龐大市場需求下,迅速轉向陳設性、裝飾性和鑑賞性為主,儼然成為了顯示品位、地位、身份的奢侈品。

  為符合這種新的審美趣味的變化,“過渡期瓷器”的造型設計與裝飾題材也趨向豐富多元和世俗化。日常生活場景與社會大眾喜聞樂見、通俗易懂的故事,也成了裝飾題材紋樣的主流時尚。

  眼前的這款青花洞石花卉耄耋圖撇口瓶,高約36釐米,撇口,細長頸,圓腹,圈足,瓶身分上下兩幅青花圖案,頸部到腹部之間,以青花繪蘭為主體,圓腹以青花繪貓和蝴蝶(貓蝶即耄耋的諧音,古代人生八十稱耄,九十稱耋,寓長壽之意)、洞石為主體,中間以芭蕉紋間隔。

  足底施釉,無款,胎質看起來很細膩。

  從整體而言,器型優美,線條柔和,比例勻稱,釉質細膩,釉面瑩潤,釉色白中閃青,整體紋飾佈局疏密有致,妍麗清雅,畫工遒麗灑脫,生動而精美,細膩而嫻熟,青花髮色亮麗,典雅。

  單就這製作工藝而言,要麼是官窯,要麼是精仿!

  只是,秦立的眼神有些困惑,還有些一些狐疑。

  按照標牌上的說法,此款青花瓷器乃是過渡期的撇口瓶,也就是說,生產年代在萬曆晚期至康熙初期。

  但這個瓷瓶的形制,給秦立的感覺,更接近賞瓶。

  賞瓶是雍正時期出現的一種造型,作賞賜之用,其器型來源於玉壺春瓶,撇口,細長頸,肩部裝飾凸弦紋,圓腹,圈足。

  唯一不同的是,此款瓷瓶沒有賞瓶肩部裝飾用的那套凸弦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