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心齋 作品

第二百零四章 去槐江山找英招


   \"現在大家是討論,所以還沒有肯定什麼思想是錯誤正確的,而且思想理論是正確還是錯誤必須要實踐中去檢驗。我們討論切磋交流是為了選擇一個能夠指導現實行為的最優秀的最合適恰當的思想,而不是光靠討論切磋就可以判定誰對誰錯,需要實踐檢驗。討論切磋只是取長補短,讓大家認識理解更全面一些而已,所以大家不要謙虛謹慎,要放開自己,打破一切固化封閉的牽絆,這個時候咱們要心正意誠,不要有什麼其他的想法!\"傲洪說道。

   \"好的,那我就接著說,後面原文是這樣的:滿招損,謙受益。德日新,萬邦惟懷:志自滿,九族乃離。見賢而不能舉,見不賢而不能退。至於好惡拂人之性,而推所由失,皆因於驕泰。滿於驕泰者,自是之謂也。由此觀之,治亂之機,轉於君子小人之進退。進退之機,握於神聖一心之敬肆。能知非,則心不期敬而自敬。不見過,則心不期肆而自肆。敬者,君子之招,而治之本也。肆者,小人之謀,而亂之階也。然則沿流溯源,約言蔽義,惟望我聖人時時事事,常守此不敢自是之心,而天德王道,舉不外於此矣。這一段我記得有沒有錯誤呀,戎宣長老?\"貫穿說道。qqxsnew

   \"沒有,記憶的非常好,你就再解釋一下吧,這樣大家都可以瞭解你的思想認識,能夠和我們取長補短。\"戎宣說道。

   “好,對於這段話我這樣理解:自滿招致損毀,謙虛得到好處。每天都使德行提高,萬國都會來歸附;如果驕傲自滿,最親的親屬也會離去。發現賢能的人不能推薦,發現不稱職的人不能黜退。最後甚至到了個人的好惡與常人相悖的地步。追究造成這樣過錯的根源,都是由於驕恣放縱,也就是凡事都自認為正確,不具備開放性心胸。由此看來,治世或是亂世的關鍵,就蘊涵在君子和小人的或進或退,而進退的關鍵,就在於領導榜樣模範的起心動念裡。能辨明不對的事情,那麼心不需要刻意追求恭敬而能做到敬事一切;不能發現錯誤,那麼心還沒意識到放縱但是實際行為已經在恣意忘為了。恭敬嚴肅,這是君子的方略,是安定的根本;放縱身心,這是小人的生活,是混亂的起點。

   既然這樣,歸根到底,簡單地說,只是希望領導榜樣模範者時時刻刻、事事處處經常守護著這顆不敢自以為正確的心,永遠保持開放性心胸,那麼上天的仁德、引領天下的大道就會暢行,都不會偏左偏右了,就會有公平公正了。這個就是我對於最後一段話的理解,請大家批評指教。\"貫穿說道。

   “嗯,理解的非常不錯呀!現在我們已經把戎宣長老說的這個三習一蔽討論完了。

   為什麼我們要花費這麼久的時間來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我們說過,所信者目也,而目猶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猶不足恃。現在又聽了戎宣長老說的這個三習一弊,目的是什麼?就是破除自以為是的封閉僵化落後的愚昧無知,希望我們可以永遠保持開放性心胸,能夠做到實事求是,不被這個外界的偽裝裝飾迷惑,可以通過表象看透本質。這個也是修習胎息之法必須要有的過程,沒有這個境界的認識,不能做到開放和實事求是,不能通過現象看透本質,是不可能修習這個胎息的靜心之法的,即使強制去修習也不會有多少收穫,所以我們大家經過這次討論切磋應該都有所收穫,也應該都有很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