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郡公 作品

第1161章 大乾萬歲


  如今大乾已經是在中途島和檀香島進行了殖民,雖然還沒有正式成立海外領地的行政區域,只是以海軍的軍管區進行過管理,但是無疑,這兩個地方已經是屬於大乾領土了,

  大乾海軍為主導的移民計劃,已經是陸續向檀香群島移民了將近三千人,並在當地建立了小型的港口,預計不久的將來,這兩個地方也將會和其他海外領一樣,設立正式的行政區域,成為大乾眾多海外領的其中一員。

  當然了,並不是現在!

  現在的話,檀香群島距離本土還是太過遙遠了,為了管理方便,暫時只是以海軍基地的名義進行管理。

  而此地,也是將來大乾王朝向美洲進軍的橋頭堡,海軍上下可是極為重視,當地雖然只有三千移民,但是海軍卻是在此地設立了一個完整的分艦隊,也就是檀香分艦隊。

  乾元五年,不僅僅是對於大乾而言,乃至對於全球而言,都註定不是一個不同尋常的年份!

  這一年,大乾禮部下屬的報刊司,成為了最為繁忙的部門,每天都是愁著該如何從眾多的大新聞裡選出來適合的放在前面的幾個版面上,畢竟什麼新聞該上什麼版面,那都是重大的問題,代表著官方的直接表態,是不能亂髮的。

  而造成乾元五年裡,同時爆發出來了眾多大事件,其引子固然是火車和輪船的大規模應用等等,但這些只是一個引子而已,真要歸根到底的話,乾元五年所出現的變化,是大乾持續了將近二十年的政治、軍事、經濟、教育、科技等全方面改革發展後的一個爆發!

  這種鉅變,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

  當大乾崛起,並進行諸多改革以後,就必然會出現這種事情!

  現在,只是讓人們看到了而已!

  在前些年,人們興許也能夠感受到華夏大地的變化,但是整體感覺卻是不怎麼明顯的,對於絕大部分大乾子民而言,其實大乾治下的華夏,和傳統的封建王朝治下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

  絕大部分人都是農民,他們依舊種田,交稅,服役,並且除了極少數人外,大部分人依舊不會走出他們生活了一輩子的村莊,去外面看一看世界的變化。

  真正能夠感受到華夏大地鉅變的,還是生活在城市裡,尤其是工商業發達地區的城市,比如說上海。

  在上海工作生活的人們,應該是最能夠感受到這種社會的巨大變遷了,無數的荒地變成了工廠,從全國各地蜂擁而來的人們,以及匯成了上海這個奇特的現代化城市。

  而在乾元五年,哪怕是普通人也是能夠感受到他們生活的這片土地上,正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他們的感受興許不會太過全面,但是多少都會感受到,比如說水利大建設進入到今年,很多地方上的水利設施已經是建設完畢。

  這些水利設施,並不是都是洪澤湖防洪大堤,長江,黃河大堤這些超級工程,其實更多的還是鄉間的小型水利設施,以澆灌農田為主。

  歷盡數年的建設,大部分地方已經是完成了上頭交代的任務,把轄區內的基礎水利設施搞了一遍,興許有些地方只是流於形式,有些地方做的並不夠完善,但是總體而言,這一場波及全國的水利大建設,還是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其中最明顯的證明就是,在乾元五年裡,全國範圍內,其實也算不上什麼風調雨順,很多地方的佳降雨量不足,而有些地方則是出現了大暴雨,大乾那麼大,總會有一些地方出現或多或少的天氣反常的。

  但是,這些氣候上的變化,並沒有太過影響大乾的糧食產量。

  根據農部方面的報告,乾元五年裡,全國範圍內並沒有什麼地方出現糧食絕產等大災害,同時因為水利設施的普及,讓很多下等田變成了中等田,中等田變成了上等田,如此也是使得糧食產量進一步增加。

  乾元五年,稅部統計的‘農業稅’徵收情況,將會比去年增加百分之五左右。

  可別小看這百分之五,要知道,大乾的農業稅基本都是固定徵收的,既然有增加,那就代表著開發了更多的耕地,或者是普通的下等田變成了上等田。

  農業稅因為並不是按照糧食產量的比例來徵收,而是按照田畝的數量來徵收,所以這還無法真實的反應糧食產量的變化。

  但是大乾糧食總公司所反饋上來的消息卻是足以反應大乾的糧食產量變化了。

  乾元五年秋收的時候,大乾糧食總公司下屬的多個省份的分公司都是緊急向總公司求援。

  為什麼求援?

  因為各地的分公司發現,預備用來收購糧食的資金不足了!

  大乾糧食總公司,作為大乾王朝裡最大的糧商,一直都是堅定執行糧價穩定政策,通過收糧,放糧等措施,用來平衡糧價。

  而今年的糧食產量增加的有些多,哪怕是部分糧食分公司已經是意識到了糧食增產出現大豐收,提前準備了鉅額資金,但是依舊沒有想到糧食會增產到這個地步。

  尤其是湖廣兩省,糧食公司反饋上來的數據顯示,湖廣地區糧食產量竟然是比去年多出了百分之二十,當地的人口顯然是無法消化這麼多糧食的,當地的農民們會把多餘的糧食拿出去販賣!

  普通的糧商們又不是傻蛋,早就知道糧食大豐收了,那裡還肯按照去年的價格收糧啊,甚至都不願意按照當地糧食公司制定的糧食價格區間的最低計價收糧!

  按照他們的預計,這要是收上來了,收多少虧多少!

  普通的糧商們不敢收了,那些農民們自然是一窩蜂的把糧食抬到了糧食公司門口,而為了穩定糧價,做到災年糧食不漲價,豐年糧食不跌價,大乾糧食總公司向來都是堅定的按照自己制定的價格區間進行收糧或者放糧的嗎,而且是不設上限的那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