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郡公 作品

第1060章 草原鉅變


  在中原地區的馬政政策,大乾是以政策扶持,民間自願養殖為主,而且這效果比官方強行推動好多了,因為如今民間對馬匹的需求極大,馬匹價格一天一天的漲,養馬有利可圖的情況下,民間很多人家都很樂意養牛耕田的同時,也養一兩匹馬賣錢!

  諸多情況綜合之後,也就讓濟州島這個昔日蒙古人的海上馬場,如今也是變成了大乾王朝的海上馬場,和當年蒙古人不顧當地人死活不一樣,直接圈土地養馬,讓當地人種不了糧食活生生餓死不同,大乾王朝還是比較仁慈的。

  他們把當地人全部集中起來,然後安排他們移民到呂宋去了!

  不管是之前還是現在,呂宋府各島都缺人的很,那地方土地肥沃,除了土著多了點,各種病菌害蟲什麼的多了,因此導致的移民死亡率高了點,也算是一個不錯的地方了!

  至於你問移民死亡率具體有多高?

  大乾週刊官方報道,只有區區百分之一而已,不值一提!一百個才死一個,比走路摔死的幾率都要小!

  什麼,你不信?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的!

  不過話也說回來了,假如這些移民們能夠在呂宋島紮下根來,憑藉他們所獲得的大片免費的土地,再加上當地良好的氣候條件,生活將會比在濟州島過的還要好。

  如今幾年過去了,濟州馬場也是逐步發展為最受陸軍重視的馬場,這裡不僅僅遠離海外,只要有大乾海軍在,那麼就可以保障絕對的安全,同時地理上的隔絕,也是能夠讓馬匹的培育工作變的更加容易,至少不用擔心發生莫名其妙的不可控雜交,導致馬匹質量下降這種事了。

  這樣的優良條件,導致濟州馬場裡放牧的馬匹數量雖然還不算多,但是質量卻是最高的,而且都是清一色的西北馬。

  所謂的西北馬,其實並不是說西北本地原有的馬匹,而是指大乾利用中亞馬和蒙古馬雜交之後的後代!

  而大乾引入的眾多中亞馬,其實也不是單一的馬種,根據王室理工學院醫學系的那些變態們的判斷,大乾引入的中亞馬,其實應該是眾多不同種類的馬種,中亞馬,只是一個統稱而已。

  但是他們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普遍有著阿拉伯的血統,其中一部分保留的阿拉伯馬血統還相當多,以至於普遍高大,衝刺力比較強,但是耐力差,飼養麻煩。

  如今的這些中亞馬,其實作為乘騎軍用馬來說已經是不錯了,大乾從引入的眾多中亞馬裡,挑選出來的一部分用來繁殖培育的中亞馬,普遍帶有比較多的阿拉伯馬血統,普遍肩高可以達到一米四三以上,優秀的甚至可以是達到一米四八以上,某種程度上來說,這算是阿拉伯馬的近親,同時還保留了一些中亞地區本地馬的特性。

  這種篩選過後繁殖的中亞馬,已經不是一個統稱,而是一個馬種了,目前也算是初步滿足了大乾陸軍的騎兵乘騎用馬需求。

  但是軍隊嘛,總是希望得到更加優良的馬匹,他們還希望馬匹能夠耐力更好一些,餵養更簡單一些。

  他們說如今的這些中亞馬,個頭是大,短距離衝刺能力也的確不錯,乃是目前軍方最佳的乘騎用馬,但是這種馬對氣候的適應能力太差,同時非常的嬌貴,餵養成本高昂而且麻煩,一不小心,養著養著就掉膘甚至死亡了。

  隨後,在大乾王室理工學院醫學系的支持下,嗯,鬼知道這些學醫的變態們是怎麼還懂雜交培育馬匹的,反正如今整個大乾的馬政的技術支持都是他們在搞。

  就在甘肅的大馬營馬場開始了中亞馬的繁殖以及雜交培育工作,當年為了確保馬種的純粹性,不讓馬場裡原有的劣質馬,乃至是引入的部分不合格的中亞馬混入其中,軍方直接是把大馬營裡的適合用的馬匹全部徵用或者是轉移到了其他地方養殖。

  一整個大馬營馬場,都是用來進行中亞馬的繁殖以及培育工作,他們從這一批中亞馬裡和蒙古馬裡找到了所能夠找到的最優秀的種馬和母馬進行雜交培育,然後這些雜交出來的馬匹,就被稱之為西北馬,進行初步繁育後,送往國內的其他部分官辦馬場進行培育。

  當然了,這種全新培育出來的西北馬的數量還少,短時間很難大量滿足軍方乃至民間的需求,因此國內的眾多馬場還是繼續繁殖蒙古馬乃至西南馬的。

  而大馬營馬場,也算是地理位置比較適合,雖然是他們培育出來的西北馬,但實際上他們主要以繁殖、培育、改良中亞馬為主,現在又引進了純血的阿拉伯馬,繁殖純血阿拉伯馬的同時,進一步改良中亞馬的性能。

  倒是濟州馬場,變成了目前國內唯一一家專注於繁殖、培育、改良西北馬的馬場。

  這種西北馬,成功的保留了中亞馬的大部分體型,成年後普遍肩高可以達到一米四左右,比中亞馬略微矮小一些,但是也不算矮太多,其中的優秀者可以達到一米四五左右。

  不過更加重要的是,這種馬,比中亞馬的耐力好很多,餵養雖然還比較麻煩,但也比原來的中亞馬略微強了那麼一丟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