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麒麟 作品

第九百三十二章:密奏制度(第2頁)

  說白了,王文覺得密奏可行,但是,交給內閣不可行,陳鎰就更進一步,直接否定了密奏的作用。

  面對著兩個人的質疑,王翺倒是平靜以對,對著上首的皇帝拱了拱手,道。

  “陛下,天官和總憲的顧慮皆有道理。”

  “如總憲所言,密奏制度,必然會有宵小之輩搬弄是非,憑空誣陷,但是,以如今科道的風氣,難道沒有密奏,這種狀況就沒有了嗎?”

  說著話,王翺轉過身看著陳鎰等人,斬釘截鐵道。

  “出現這種狀況的最大緣由,是科道有風聞奏事之權!”

  “所以,是不是密奏,科道官員都會捕風捉影!”

  聞聽此言,陳鎰眉頭一皺,就要開口反駁。

  王翺這分明是在強詞奪理。

  的確,搬弄是非,捕風捉影,是風聞奏事的副作用。

  但是,他也並不是想說現如今的科道乾乾淨淨,而是意在強調,朝臣對科道的反監督作用。

  清流科道的共同特點,就是重名!

  這種風氣之所以形成,就是為了避免科道官員隨意攀誣,如果換了密奏,那麼,朝臣不知道諫奏內容,自然,這種制衡的作用也會消失。

  現如今固然有鋌而走險之輩,但是,大多數的人,無論是自身清正,還是礙於聲名,總會有所收斂。

  可是,這種制衡作用一旦消失,那麼,可以想見的是,這種搬弄是非的事,一定會層出不窮。

  現如今,王翺就是在故意混淆這兩個概念。

  不過,還沒等他開口反駁,王翺就繼續道。

  “當然,風聞奏事是為了暢通言路,總憲的意思,本官也明白。”

  “正因於此,本官才說,奏疏不能直送宮中,而要送內閣票擬後再送宮中。”

  “陛下英明睿智,縱然有宵小之輩搬弄是非,亦能洞察其心,但是,後世之君未必有陛下如此聖明燭照。”

  “內閣所設,便是為了以備諮詢之用,密奏送至內閣,必有閣臣票擬,協助陛下,辨明忠奸是非。”

  “如此,既可以起到保密的作用,又可以避免陛下被矇蔽蠱惑,豈非兩全?”

  啊這……

  王文愣了愣,他卻是有些意外,沒想到還能這麼說。

  不過,仔細想想,好像也的確是這個道理。

  大家都是老江湖了,雖然說有些時候窗戶紙戳破之前,可能會有考慮不到的地方,但是,王翺一挑明瞭之後,大家對密奏制度,也都大致有了自己的認知。

  其實,也沒什麼好揣測的,眼前就有一個模板擺著呢。

  錦衣衛!

  說白了,這種密奏制度,並非王翺獨創,而是早就有了,一直以來,朝廷的監察體系都不止一套。

  六科十三道是規模最大的體系,但是除此之外,還有錦衣衛和東廠,儘管職權當中沒有寫明有監察之權,所以時常被人忽略。

  但是,這兩個機構,卻實實在在的承擔著監察的職責。

  六科十三道的規模大,監察的內容也更加廣泛,從糾察官邪風紀,到瀆職枉法,上到六部,下到地方府衙,縣衙,皆在監察範圍之內。

  相對而言,錦衣衛和東廠的規模小,監察的內容也相對單一,錦衣衛主要負責偵緝巡查,但是實際上,主要用於監察京城中的官員,是否有謀反,結黨等大罪。

  當然,一般情況下,這種情況很少,所以現在,錦衣衛更多的用於偵緝刑案,逮捕大臣,暴力機構的屬性更加明顯。

  至於東廠,在如今這位舒良公公的帶領下,勢力越發壯大,雖然不涉朝局,但是三教九流,無所不包,論市井消息,京城輿論的動向,沒有人比東廠更加拿手。

  不過,東廠畢竟是內宦管理,所以和朝廷不能算是一套體系,暫且不提,單說錦衣衛,向來直屬於皇帝,錦衣衛蒐集到的消息,上呈的奏疏,向來不經任何衙門,密奏皇帝。

  這是慣例,打從洪武時期,就是如此了,不是什麼新鮮的事兒!

  現如今,只不過是把這一套,應用到了外朝的科道身上而已。

  當然,科道官員和錦衣衛,畢竟還是不一樣的,從本質上而言,錦衣衛對皇帝負責,但是科道官員,是對江山社稷負責。

  所以,錦衣衛對皇帝的旨意唯命是從,但是,科道官員除了監察權之外,還保留有對皇帝的諫諍權。

  這就導致了,密奏制度如果用在科道的身上,必然要加以改進,一是入陳鎰所說,防止有宵小之輩搬弄是非,蠱惑聖聽,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