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無水 作品

第五百四十章 真正的漢末

    公孫瓚是遼西名門公孫家出身。
 

    公孫家可不是什麼地方豪強,那是堂堂兩千石的世家。
 

    只不過因為他是庶子,在家族之中並不得重用,出仕的時候不過是縣中一小吏爾。
 

    能夠有今天的成就,完全是依靠自己搏殺出來的。
 

    所以他與袁紹袁術兄弟這種,幾乎完全仰仗袁家家勢的心態截然不同。
 

    袁家兄弟更多的是考慮袁家如何如何,可公孫瓚卻是考慮自己該如何。
 

    因為從小不受公孫家待見,所以公孫瓚也不會為了公孫家如何如何。
 

    李雲澤的出現,讓他看到了另外一個光明之路。
 

    若是自己做得好,說不得能得仙長相助,取大漢兒代之也說不定。
 

    若是不行,那就在仙長那兒刷些好印象,以後跟著仙長修道求長生也未嘗不可。
 

    實在還是不行的話,那得仙長庇佑,雄霸一方總可以了吧。
 

    而無論是哪一條,首先就得讓仙長看到自己值得投資。
 

    李雲澤的動作也啟發了公孫瓚,能夠被李雲澤所看重的劉備,想來也是非凡之人。他也給劉備出了一筆投資。
 

    投資的規模不算大,三百白馬義從外加一批軍馬糧草。
 

    大漢天下的物資,其實是很豐富的。
 

    不說西漢,就說東漢也有著二百年的積累,各類財富物資總量很大。
 

    然而之所以在擁有大量財富與物資的情況下,卻是依然爆發了黃巾之亂,唯一的原因就是分配不公。
 

    不惜重新打一遍天下,也要和世家門閥戰鬥到底的劉秀,最終還是輸掉了這場戰爭。
 

    到了漢末的時候,整個大漢天下與其說是皇帝的,不如說是已然被各地的世家門閥,地方豪強給分割佔據。
 

    東漢沒有科舉,實行的是舉薦制,也就是誰想要出仕,必須得得到名人舉薦。
 

    像是這種唯心的事情,自然是緊著自己家的人,自己的親朋好友們來。
 

    你舉薦我家子侄,我舉薦你家叔伯兄弟的,互相幫助大家一起做官。
 

    久而久之,一個家族四世三公什麼的,就是這麼出來的。
 

    他們不但在朝中掌握大權,在地方上更是土皇帝一般的存在。
 

    地方郡守與朝中大臣,是兄弟叔伯親族同一家族,互相幫助侵吞田地,逼迫無立錐之地的百姓淪為農奴,再侵佔朝廷的各類物資,吸著大漢的血養肥了自己的家族。
 

    這種事情發展到了極致,就是桓帝靈帝時期的黨錮之禍。
 

    大頭巾們說黨錮之禍是宦官迫害士大夫,這純粹是在睜著眼睛胡扯,拼命的潑髒水。
 

    桓帝與靈帝又不是腦殘片吃多了,世家門閥在地方上稱王稱霸,導致朝廷甚至連最基本的稅收都收不上來。
 

    國庫裡面沒有錢糧啊
 

    皇帝又不是瞎子,怎麼可能看不到。
 

    因為給大漢交稅的百姓們已經不存在了,基本上都淪為了各地世家門閥地方豪強的農奴,自然也就沒有稅收可言。
 

    這種事情只要派宦官們出去看一看,問一問立馬就能明明白白。
 

    所以,為了大漢不被世家門閥所覆滅,桓帝與靈帝接連發動兩次黨錮之禍,竭盡全力的打擊士大夫們。
 

    這跟宦官沒有絲毫關係,他們只是皇帝打擊這些無法無天的士大夫們的工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