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9.瀟灑

對於孔丘的仁義之理,我不置可否。

仁義仁義,說的好聽。

仁者,裂分為二也;義者,陷頭於胸也。

莫不見古往今來,有多少人因為「仁義」二字害了性命?

遠的不說,就說前些年,一生都活在「仁義」二字裡的的宋國國君子茲甫。

年幼時,子茲甫在父親宋桓公面前懇求,要把太子之位讓賢於庶兄子目夷,還說:“目夷年齡比我大,而且忠義仁義,請立目夷為國君吧。”

宋桓公把茲甫的想法講給目夷聽,目夷聽後不肯接受太子之位,說:“能夠把國家讓給我,這不是最大的仁嗎?我再仁,也趕不上弟弟啊!況且廢嫡立庶,也不合禮制啊。”

為了躲避茲甫的讓賢,目夷逃到了衛國,茲甫的太子之位沒有讓出去,於是繼承大統,成為了襄公。

襄王十三年春,宋襄公在鹿地首次會合諸侯,齊國,楚國國君相聚在一起。

襄公以盟主之位自居,引起齊君和楚王的不滿,又自做主張,沒有經過齊國,楚國的同意就約定當年的秋天再次在盂地會合諸侯。

目夷勸他說,宋是小國,小國要爭當霸主會招來災禍的,但襄公不聽。

在到盂地前,目夷又勸他要帶上軍隊,以防有變,楚國人是不講信用的。

宋襄公說:“是我自己提出來不帶軍隊的,與楚人已約好,怎能不守信用呢?”

於是,宋襄公不帶軍隊赴會。

到了約定之日,楚、陳、蔡、許、曹、鄭等六國之君都來了,楚國早埋伏好了軍隊。

宋襄公和楚成王因為爭當諸侯霸主而發生爭議,楚成王突然命人抓住了宋襄公,把他帶回楚國囚禁起來,想借以攻取宋國。

直到同年冬季,諸侯在薄地會見時,在魯僖公的調停下,襄公才被釋放。

宋襄公回國後,聽說鄭國支持楚成王做諸侯霸主,就決定攻打鄭國。

目夷勸阻他,襄公依舊不聽。

周襄王十四年初冬,宋襄公領兵攻打鄭國,鄭國向楚國求救。

楚國派能大將成得臣率兵向宋國國都發起攻擊。

宋襄公擔心國內有失,只好從鄭國撤退,雙方的軍隊在泓水相遇。

楚軍開始渡泓水河,向宋軍衝殺過來。

目夷說:“楚兵多,我軍少,趁他們渡河之機消滅他們。”

宋襄公說:“我們號稱仁義之師,怎麼能趁人家渡河攻打呢?”

楚軍過了河,開始在岸邊佈陣。

目夷說:“可以進攻了。”

宋襄公說:“等他們列好陣地。”

等楚軍布好軍陣,楚兵一衝而上,大敗宋軍,宋襄公也被楚兵射傷了大腿。

宋軍吃了敗仗,損失慘重,都埋怨宋襄公不聽公子目夷的意見,宋襄公卻教訓道:“一個有仁德之心的君子,作戰時不攻擊已經受傷的敵人,同時也不攻打頭髮已經斑白的老年人。尤其是古人每當作戰時,並不靠關塞險阻取勝,寡人的宋國雖然就要滅亡了,仍然不忍心去攻打沒有布好陣的敵人。”

襄王十五年夏季,宋襄公在泓水之戰中遺留的箭傷發作,不治而死。

縱觀宋襄公一生,皆為仁義二字所累,亦為仁義二字所死。

仁義,害人不淺。

但我卻沒有阻止孔丘離開。

這世上每個人的腳下都有道路,他有他的道,我有我的道,我們的道或許不同,但走上這條道路的決心是相同的。

他相信仁義,其實是相信人的本性善良。

這這世上又有什麼人是天生善良的呢?

自私和醜陋才是人的本相,所以這個世界上才會出現教化。

我看向孔丘大步離去的背影,只希望有朝一日,若他的理念被現實擊碎,他還能如此瀟灑的行走在天地之間。

孔丘走後,我的生活又回到了往日的平靜。

除了身邊多出來了一個叫做葛天的小跟班。

跟孔丘一樣,他也是一個普通人。

又或者說,他是在孔丘的親傳弟子中少有的普通人,是孔丘專門為我尋來的。

有一說一,我在出發去秦國之前,就遣散了相邑的家僕,恢復了孤家寡人的生活,之後輾轉回到沛縣,身邊也只有一頭老牛,這麼多年下來也沒有感覺到什麼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