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筆丹青 作品

第三百五十三章 吾雖死,道未盡矣;常者安能出家耶?


業力。

有善業、惡業、無記業之分;

有定業、不定業之分;

有共業、別業之分;

有引業、滿業之分。

簡單些說,業力便是因果之力,所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便是業力的一種基本體現。

而古語又有云:神通不抵業力,業力不抵願力。

故而行大願者,可擔大業力。

如地藏王菩薩渡盡地獄之大明願,亦如法海渡三界之心頭暗念。

佛曰:一念起,天地皆知。欲行之,十方震動。

起心動念,驚動十方神佛,是業障,更是業力,故不可不慎。

而以心之堅行大願者,何以等閒之?

非是佛門,即便是道家玄門,亦如此。

玉鼎真人曾經教導楊戩過心念的力量,愛恨情仇生與死,人之七情六慾,皆能化為自身之強大法力,此乃唯心之力。

而楊戩的力量的三個來源,分別來源於對天庭的恨、對家人以及親朋兄弟的小愛,到如今對三界眾生的大愛,最終融匯一體,成就玄門護法清源妙道真君、天庭昭惠顯聖二郎真君,以及如今的三界司法天神。

楊戩對於三界之大愛,又何嘗不是大願?

只不過佛道兩家見知差異,其實本源一體。

楊戩如此,法海亦是如此,大願在身,業力對於他們來說與其說是負擔,倒不如說是養料,亦或者鞭策他們不斷前進的動力。

法海不在乎身上的業力變的更多,甚至有時夜深人靜時,心中還更起過更加極端的想法——若三界業障加於吾之一身,可否渡得三界?

當然,這事兒法海也就是想想。

願景越大,實現起來便是越是困難重重。

君不見觀世音菩薩與地藏王菩薩許下大願,至今尚未實現。

而法海之願雖只在心頭,但也絕非一朝一夕之功,甚至絕一生一世也難寸功,需永生永世為之奮鬥。

即便是許下西方大興的兩位西方教教主如何?

如今西方大興,卻成就了大乘靈山佛門,西方教的名號反而消散於紅塵之中,卻不知兩位聖人教主,在許下大願的時候,可曾預見這般景象?

非異人作惡,異人受苦報;自業自得果,眾生皆如是。

白象之靈竟佛火之煉,搖搖欲墜,幾近消散。

他雖然也有心求死,但也難免在大日佛焰焚心時躍躍欲試,可惜依舊難抵佛焰之能。

神魂痛之,心卻反而平靜了下來,他看向三藏法師,道:“吾不能早識法師,乃生平一大憾事,如今經佛焰煉心,明心自悟,卻也不悔,實自作自受,所謂朝聞道,夕可死——,若有緣時,法師若遇吾師,還請法師轉告之,只言孽徒不孝,渾噩一生,有負師尊教誨。”

說罷,白象閉上了雙目。

只等神魂飄散,返還於三界。

正此時,卻見佛光東來,乃一靈象虛形,長鼻望天而嘯,似有佛言鳥鳥,此乃靈牙象佛之虛形。

雖然在青獅腹中,但法海與白象具觀之。

“哈哈哈哈。”白象大笑曰:“吾雖死,道未盡矣。”

白象真靈消散,那靈佛虛形卻遁入青獅腹中,而後化入白象肉身之中,合而為一。

此番變故,卻也出乎法海預料。

可能旁人不認識那靈象虛形,但法海卻知道這靈象虛形正是受了寶象國民眾香火供奉而生之靈,但其源終究出自白象,如今才有此番化身際遇。

或許是白象散於三界之淨化,被這靈象虛形繼承少許,又借白象之身化了實軀,看起來靈動不少。

法海帶著白象自青獅之腹遁出,卻見白象落地,佛光自現,金光閃耀,象口人言曰:“南無大行普賢菩薩,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師子,我以清淨身語意,一切遍禮盡無餘。普賢行願威神力,普現一切如來前,一身復現剎塵身,一一遍禮剎塵佛......我此普賢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

“吾持六度萬行於三界,不求正果,以贖原身靈牙之孽,繼菩薩道而修大行,南無大行普賢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