蟲豸 作品

第十七章.賺錢大計(中).(第2頁)

  說到這裡,趙俊臣的聲音也變得意味深長:“只要我們有權勢有地位,在陛下面前聖眷不衰,將來又何愁沒有銀子?更何況,那冊古書孤本中,能賺銀子的巧物多得很,我們將來有的是機會,又何必斤斤計較眼前的得失?”

  趙俊臣把道理講得很明白,但許慶彥聽到耳中,卻明顯誤會了。

  “還是少爺高明!”許慶彥一臉的恍然:“只要戶部和內庫還在少爺手中,用那巧物賺來的銀子,究竟是存到咱們趙府,還是存到內庫戶部,根本沒有區別,與其放到咱們自己手裡,存到戶部與內庫,好處還要更多些,還是少爺想的長遠。”

  見許慶彥滿腦子的貪官思維,趙俊臣不由苦笑搖頭。

  雖然,許慶彥說的這些“道理”,也並不能算錯。

  而許慶彥被趙俊臣說服後,終於心生好奇,問道:“少爺,你所說的巧物,究竟是什麼?”

  趙俊臣搖了搖頭,道:“我還沒想好。”

  ………

  其實,為戶部增收,趙俊臣的辦法有很多,其中效果最明顯的,無疑就是稅收制度改革。

  後世評論明朝,曾直言其敗亡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民間走私情況的泛濫。

  民間的走私,不僅造就了一批富可敵國的走私商人,更是讓明朝國庫窘迫異常。

  然而,歸根結底,明朝之所以走私氾濫,還是因為自己稅收制度——尤其是商業稅收制度——太過混亂的原因。

  明朝的商業稅收混亂到什麼地步?

  這麼說吧,如今的大明朝,縣有縣的收稅站,州有州的收稅站,府有府的收稅站,省有省的收費站,鎮守太監有鎮守太監的收稅站,甚至連各處皇家田莊,都私設有收稅站。

  除此之外,還有數不勝數的臨時收稅站,雖名為“臨時”,但實際上,所謂的“臨時”,期限往往以十年計!

  更重要的是,各處收稅站徵稅的隨機性也很大,什麼物品需要徵稅,稅又該如何徵,完全由徵稅官員隨意做主。遇到好說話的徵稅官員,只會對貨物徵稅,若是遇到心黑的徵稅官員,連你自帶的食物、運貨的馬車、身上的衣服,都會一一徵稅!

  如此一來,售價只有一百兩銀子的貨物,從出發站運到目的地,卻往往需要繳納三五百兩銀子的稅,無論是百姓還是商人,又哪裡能受得了?不走私又有什麼辦法?人總要活下去。

  事實上,由於稅收混亂、走私氾濫的原因,大明朝每年徵收到的商業稅,林林總總加起來,也不過三十五萬兩白銀!

  三十五萬兩白銀,看起來不少,但趙俊臣根據各方面的數據資料來估算,近些年來,僅僅京杭大運河這麼一條商路,每年走私的棉布,總價值就不下七十萬兩白銀!若是對這些走私棉布進行抽稅,僅僅貨物稅、船鈔、抽分、貨物堆放許可稅這四項,就有近十萬兩白銀的稅收!

  這還僅僅只是京杭大運河這麼一條航路!這還僅僅只是在單論棉布這一項貨物!

  這個時代,商業稅真正應該有多少?對趙俊臣而言,還是一個謎,但可以肯定的是,那會是一個天文數字。

  然而,整頓商業稅收的念頭,只是一閃而過,就被趙俊臣放棄了。

  這種改革,耗費時間太長,無法在一個月內見到成效不說,它牽扯到的方方面面實在是太多了——大大小小的地方官員、滿天下的走私商人、每年都能收到一大筆孝敬銀子的中樞大員,都是如今稅收混亂的受益者,而趙俊臣還沒有腦熱到要與天下為敵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