緋紅之月 作品

第874章 該輪到北美了(一)

  斯大林的擔心很快就變成了現實。戰爭轉眼就進入到了2月。蘇聯十分犀利的反攻進行到眼見就要贏得戰爭的階段後就怎麼都推進不下去。

  德米楊斯克的12萬德軍深陷包圍,依舊在曼施坦因的指揮下靠著空投與堅強的戰鬥意志抗住了兩倍於己方的蘇聯紅軍圍攻。

  勒熱夫地區,莫德爾上將指揮第九集團軍開始對切入防線的蘇聯紅軍進行反向切斷。

  德國第4集團軍此時被蘇聯紅軍切成兩塊,包圍圈外的第4集團軍司令下令德軍部隊挖雪前進,靠人力為營救包圍圈內的第4集團軍部隊打通道路。

  在南部,賴歇瑙元帥很清楚蘇聯紅軍奪回斯大林格勒的決心。雖然參謀長曼施坦因已經前去指揮第16集團軍,賴歇瑙元帥依舊靠自己的指揮能力與南方集團軍群的參謀部努力,嘗試利用蘇聯紅軍的目的,儘可能給與蘇聯紅軍重大殺傷。

  德軍執行了希特勒就地抵抗絕不退卻的命令,終於抗住了戰線,並沒有出現類似拿破崙那種兵敗如山倒的局面,但希特勒的日子也不好過。在德國高層內,尤其是總參謀部那票人中,很多人並不支持持久戰。

  讓希特勒最近感覺非常不開心的就是他被迫仔細研讀李潤石寫的《論持久戰》。

  最初看《論持久戰》的時候,希特勒並不認為李潤石有著必須關注的能力。

  在過去20年中,希特勒一直對何銳抱持著有些複雜的情緒。何銳打日本,打英國,利用法國,拉攏蘇聯,與美國抱持著非常精準的距離。這是希特勒一直期待做而沒能力去做的事情。在希特勒看來,何銳是非常優秀的領導者,希特勒自己都不敢說自己比何銳強。

  等讀完第一遍《論持久戰》,希特勒驚愕之餘,又調閱了德國方面給李潤石做的檔案。直到確定研究蘇聯一直都不是李潤石的工作重點後,希特勒不得不再次研究《論持久戰》。

  希特勒對於蘇德研究的很深,所以《論持久戰》中闡述的種種方法論讓希特勒看的心驚肉跳。李潤石的每一種應對方法甚至不是針對蘇德兩國,而是基於李潤石的戰略思考能力。所以李潤石的看法格外有指導性。連希特勒都通過研究《論持久戰》,從中獲得了不少新的思路。

  李潤石在《論持久戰》中體現出的戰略能力絲毫不亞於何銳。這讓希特勒發現,中國率先完成了制度延續的準備,即便何銳死去,中國領導層依舊可以維持高水平的戰略能力。連重大意外都不能打斷中國現在的步調,希特勒對於未來的感受開始摻雜進了一些不安。

  在這樣的情緒下,希特勒對於德國上層中的悲觀情緒非常牴觸,但希特勒卻也拿這些人沒辦法。之前大規模更換指揮官,已經讓希特勒與總參謀部的關係變得十分糟糕。現在指揮蘇德戰爭的一眾將帥都是希特勒認同的人,希特勒不能對這些人再下重手。

  先不談那幫失敗主義者,就算是希特勒現在重用的這批將帥也不讓希特勒省心。莫德爾上將因為反對希特勒的作戰安排,直接從前線飛到東普魯士的“狼穴”指揮所,與希特勒直接發生了頂撞。莫德爾甚至懶得聽希特勒的解釋,直接問道:“元首,前線指揮官到底是你還是我?”

  希特勒被逼無奈,只能說了幾句“你要為你的決定負全責”之類找回場面的話,便將指揮權全部交給了莫德爾。

  曼施坦因雖然讓希特勒很放心,但曼施坦因本人從來沒學會討好人,這作風讓希特勒感覺曼施坦因不怎麼靠譜。

  賴歇瑙元帥更是有著強烈主觀意識的傢伙,他給希特勒製造的麻煩比莫德爾與曼施坦因兩個人加起來都大很多。希特勒已經開始考慮1943年的戰爭方向,由於賴歇瑙奪取了斯大林格勒,希特勒認為在1943年前的目標是奪取蘇聯南部的產油區,讓德軍能夠完全自給自足的戰鬥下去。

  德國總參謀部內部也比較認同希特勒的看法。賴歇瑙則認為,德國加入同盟國後,得到美國與英國的支持,德軍不缺乏石油與各種礦產,奪取更多資源並不是德國當下的緊要任務。

  賴歇瑙認為當下最優先的目標是儘可能持續重創蘇聯,讓蘇聯在未來利用中國支援的效率大大降低。而且賴歇瑙更是將李潤石的《論持久戰》推薦給希特勒,期待希特勒能夠理解《論持久戰》的內在邏輯與方法論的精華所在。

  在賴歇瑙看來,如果蘇聯方面學會了《論持久戰》,德軍必將慘敗。但蘇聯紅軍現階段明顯在學習德軍的鉗形攻勢的戰術應用,雖然鉗形攻勢對於蘇軍來說是極為先進的戰術理解,但是這種戰術層面能力的提升遠不如戰略層面的認知提升。

  德國當下如果能夠充分利用蘇聯方面的選擇,就可以給蘇聯紅軍以沉重的打擊。現階段蘇聯紅軍的士兵訓練時間只有6個月,只要能夠讓蘇聯紅軍持續大規模損失,蘇聯高層為了維持戰線與士氣,必然會將大量訓練只有6個月甚至是不足6個月的部隊派上前線。德軍就可以充分發揮訓練與指揮上的優勢。

  看著書桌上德文版《論持久戰》的封皮,希特勒心裡念頭湧動。賴歇瑙元帥雖然有各種令希特勒不滿的地方,但是賴歇瑙在戰略上的判斷依舊讓希特勒信服。

  在德國陸軍元帥中,希特勒最想借助的是龍德施泰特元帥。但希特勒能夠借重的卻是賴歇瑙元帥。所以希特勒只能忍了,只有等到冬季過去,德軍熬過最危險的階段後才能進行更多的調整。

  最後,希特勒拿起了《論持久戰》,內心勸說自己,“這是最後一次看這篇該死的東西”。等翻開文章,希特勒很快就被吸引住了。李潤石在《論持久戰》中強調,蘇聯應該在第一、第二階段中,實行戰略防禦中的戰役和戰鬥的進攻戰,戰略持久中的戰役和戰鬥的速決戰,戰略內線中的戰役和戰鬥的外線作戰。在第三階段中,應該是戰略的反攻戰。

  雖然在表面上看,蘇聯紅軍必然走大戰役的路線,從而徹底擊敗德國侵略者。但是這就陷入了舊戰爭模式,僵硬機械的走絕對領導的路線。

  蘇聯如果想充分利用被佔領區的人力物力資源,就必須全面相信群眾,發動群眾,組織群眾。不僅要在正面戰場上組織戰鬥,更要在敵後地區組織戰鬥,組織生產與生活。與入侵的德軍進行較量。

  一旦蘇聯能夠建成正面戰場與敵後戰場上的組織,德軍就將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其作戰效率必然遭到極大削弱。

  李潤石堅定的認為,蘇聯在全體上的主要作戰形式就將是運動戰,其次是由正規軍實施的游擊戰。所以李潤石批評了單純防禦的錯誤方針,也批評了利用德軍各種不足的速勝論觀點,以及輕視游擊戰爭的錯誤觀點。

  對於輕視敵後游擊戰的觀點,李潤石進行了深刻的批判。在李潤石看來,敵後作戰需要非常優秀的敵後工作能力,成功的組織敵後工作,將讓蘇聯人民能夠更加團結在蘇共周圍。這種堅實的群眾基礎,會讓反攻變得更加順利。

  希特勒又讀完了一遍《論持久戰》,內心再次被這些理念所震動。現階段德軍已經非常恐懼試試反攻的蘇聯紅軍利用蘇聯擁有的基礎設施發動更有效的戰鬥。所以德軍對撤離的地區進行了相當殘酷的摧毀。

  經過了在寒冬中的戰鬥,納粹德軍知道了基礎建設在冬季對軍隊的作戰價值。德軍不僅將帶不走的糧食與牲口燒掉殺掉,還將水井一律填死,民眾的房屋也都燒了。

  希特勒自己很清楚,即便對斯拉夫人進行大屠殺,也得是在基本確定戰爭勝利的條件下。現階段納粹軍隊的種種暴行還能推諉成戰爭的悲劇,但納粹軍隊決不能真的下達屠殺命令。

  這就意味著《論持久戰》在蘇聯內部有著非常大的使用空間。即便蘇聯農村並沒有直接投入戰鬥,只要蘇共還能在德戰區組織起地下政府,蘇聯農村就可以為反攻的蘇軍提供糧食。也可以為蘇軍提供各種情報。各種蘇聯游擊隊也能得到補給,從而與德軍持續戰鬥下去。

  這些游擊隊甚至不用摧毀鐵路,只要每天給鐵路造成一定的損失,就可以讓德國本就捉襟見肘的後勤更加雪上加霜。

  感受著發自內心的不安,希特勒又想起了賴歇瑙的建議,便再次拿起《論持久戰》,在裡面找到一句話,“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得。”

  看得出,賴歇瑙很有可能是在這句話的啟發下,才做出了1943年,以大量殲滅蘇聯紅軍的戰爭目標。希特勒也不得不承認,德軍進攻前,的確高估了蘇軍的戰爭能力,但希特勒自己以及總參謀部錯誤的評估了蘇聯的動員能力。

  如果蘇聯不得不將更多人員納入到作戰部隊中,自然會缺少合格的敵後工作人員。也就是說,李潤石在《論持久戰》中講述的敵後作戰,會因為正面作戰的壓力而受到巨大影響。

  想到這裡,希特勒突然生出一陣沮喪。中國有了何銳,有了李潤石,這已經夠令希特勒糟心了!如果中國再出現更多優秀的戰略家,那麼德國乾脆還是投降吧。以中國的實力,在眾多頂尖戰略家指揮下,必然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如果李潤石知道了希特勒的看法,大概會覺得希特勒有著理性的判斷能力。因為軍委已經根據蘇德戰爭最新戰況做出了判斷,蘇聯在1943年絕不可能輸掉戰爭。

  由於缺乏實施大規模進攻行動的經驗以及缺少快速兵團,蘇聯紅軍因而未能全部完成所賦予的圍殲“中央”集團軍群基本兵力的任務。

  進入2月初,來自西歐的德軍增援部隊(12個師又2個旅)抵達。而且德國戰地新兵補充也搞的相當不錯。至少30萬新兵補充進了持續作戰的各部隊中。所以中央集團軍群北翼部隊,分別實施反突擊。

  雖然蘇共與蘇聯紅軍感覺當下並不算危險,只是斯大林下達的各種作戰目標明顯無法實現。但是在中華文明黨的軍委看來,蘇聯紅軍的態勢開始持續惡化。如果再打下去,蘇聯紅軍將遭受到慘重的損失。

  不過即便如此,蘇聯紅軍也已經達成了莫斯科戰役的目標。進攻莫斯科的德軍傷亡慘重,被蘇聯紅軍趕到了距離莫斯科100乃至350公里以外的地帶。蘇聯紅軍已經完成了莫斯科築壘地區的硬件工作,即便德軍再拼死發動一次莫斯科戰役,也不可能再接近莫斯科地區。蘇德戰爭已經進入了相持階段。

  中國在過去幾個月的援助中,幫助莫斯科附近的大型工廠完成了技術升級。這些幫助使得以莫斯科為補給基地的蘇聯紅軍可以得到更加充足的物資。

  即便斯大林與蘇共高層非常輕視敵後戰場,卻又非常急於奪回被德國佔領的地區,以充分利用當地的人口和資源。所以蘇共還會犯下新的錯誤,甚至是影響非常大的錯誤。但是蘇聯站穩了腳跟,中國完全有能力幫助這樣的蘇聯渡過接下來的種種艱難。

  只要蘇聯不會出現崩盤,中國就可以在其他地區投入更多的戰鬥力。而李潤石主導的軍委會議,就是討論接下來重點投入的方向到底是歐洲還是北美。

  此次會議,何銳麾下的五虎上將都回到了京城。但是何銳此時卻在貴州考察,據說考察的主要內容是貴州的大型計算中心的建設。

  李潤石在上緬甸當過“殖民地政府”副手,所以對西南也頗有了解。李潤石不認為中國現階段的計算機電力需求非得在西南建設不可。以當下的供電能力,隨便建設幾個電廠,就足夠讓計算中心順利運行。

  不過這種安排也不是難以理解。西南地區一直與“高科技”不搭邊,而中國現在的爆炸性發展就是建立在技術與產業的蓬勃發展之上。所以西南地區很羨慕,卻也無能為力。在所有高科技技術領域,現階段能夠適合西南的有兩個,一個是航空,一個就是數據計算中心。

  如果西南人民中能夠不斷出現技術員,工程師,甚至以後還有科學家。這必然將讓西南人民認識到,自己與高科技之間並沒有障礙。只要好好學習,好好發展,肯定能趕得上。

  計算中心本身也需要大量通訊方面的基礎建設,這也是拉動西南通訊領域發展的一個機會。中央也需要對西南地區有著更迅捷精準的信息掌握。

  當然,李潤石也很清楚。何銳不願意回來主持會議,也是希望李潤石能夠獨自面對“五虎上將”。歷史上,五虎上將其實應該叫做“五府”上將。

  “幕府”這個詞可不是日本先創立出來的,而是中國先創造出來的名詞。日本的幕府將軍,全名是徵夷大將軍。這更是中國名詞。

  幕府,舊時將帥辦公的地方,後也泛指衙署。語出《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輸入莫府,為士卒費。”

  《史記·李將軍列傳》:“大將軍使長史急責廣之幕府對簿。”《魏書·崔休傳》:“幕府多事,辭訟盈幾。”宋王安石《和蔡副樞賀平戎慶捷》詩:“幕府上功聯舊伐,朝廷稱慶具新儀。”《東周列國志》第六回:“莊公大喜,稱讚不絕口,命幕府填上第一功。殺牛饗士,安歇三日,然後分兵進取。”《老殘遊記》第三回:“幕府人才濟濟,凡有所聞的,無不羅致於此了。”參見“莫府”。

  歷史上的五虎上將,都是擁有“開府”權力的人。曹操作為丞相,就有幕府職權。

  諸葛亮在《出師表》裡面寫,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這個“宮中府中”,宮,指的是劉禪的皇宮的一套官僚班子,府,指的諸葛亮開的丞相府,所擁有的那一套行政班子。

  至於後世,更有“開府儀同三司”的說法。這指的是,擁有開府權力的忠臣,其儀仗與三司的長官相同。

  雖然在明代,開府儀同三司就被取消了。但是,現在何銳政府下,由於控制區快速擴張,所以“五虎上將”們實際上都有類似“開府儀同三司”的某種特點。

  譬如,亞洲聯軍司令徐乘風,世界人民解放軍後勤部長程若凡,以及在南太平洋地區作戰的鐘義府,鄭四郎,都實際上有著很強的行政班子的指揮權。

  只是何銳太過於強勢,強勢到了在其他朝代會被視為“尾大不掉”的猛人在何銳面前只有俯首帖耳的份兒。所以,才沒人認為何銳政府內部存在軍閥化傾向。

  不過這五虎上將只是面對何銳的時候會被看做小貓,面對其他人的時候可是真的老虎。李潤石這次會議,必須能夠讓這些人服氣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