緋紅之月 作品

第200章 軍人們的煩惱(二十一)(第2頁)


聽趙爾巽提及何銳的土改,張錫鑾並沒有回答。必須得說,何銳的土改讓張錫鑾都極為吃驚。在天津這幫寓公中間更是引發了激烈的討論,罵何銳做事不計後果的寓公佔了大多數。少數如趙爾巽這般進士出身的,也只是搖頭嘆息。

此時趙爾巽又提及土改話題,卻認為何銳救災是為了挽回名聲。張錫鑾是有些訝異的。論格局,這正牌進士,滿清名臣,果然與其他人有所不同。反倒讓張錫鑾生出些好奇。

“趙老弟,這話怎麼講?”張錫鑾索性問道。

趙爾巽方才的話也不是深思熟慮,只是有感而發。張錫鑾一問,趙爾巽不得不考慮起來。然而考慮之後,卻逐漸變了臉色,眉頭也不禁皺起。

看著趙爾巽的神色,張錫鑾知道趙爾巽覺得事情不對,更是訝異起來。不過在官場上,越是想到不好的結果,反倒越不會說出來。張錫鑾只能追問道:“趙老弟若是想到什麼,便直說。哥哥我可是洗耳恭聽呢。”

趙爾巽臉色變化,越變越是凝重。最後趙爾巽大聲答道:“罷了,便說給老哥聽。老哥,災年之時,能集結百萬災民,振臂一呼,天下傾覆。現在何銳執掌關外,乃是名正言順的地方諸侯。無需百萬之眾,只要多了十萬揀選出來的災民組成人馬。呵呵。”

聽到這話,張錫鑾反倒沒有訝異。關外本就是移民之地,便是豐年也有不少闖關東的人前去東北。災年這麼多人逃荒,不逃到東北,又能去哪裡呢?

至於何銳起兵,張錫鑾覺得趙爾巽想多了。此時用兵,說著容易,可流民都是往有糧食的地方跑,怎麼會往災區劫掠?

想到這些,張錫鑾笑道:“趙老弟這玩笑開大了,現在已經是共和了,講的是責任政府。便是以大總統之尊貴,行政有差錯,辭去大總統變好。總理,議長,一起下臺。議員們本就有任期,幾年就改選一次。既然已經共和,又能如何呢?”

趙爾巽被這話逗樂了。又想到被張勳趕下臺的黎元洪,忍不住笑道:“呵呵,張老哥,張勳當年復辟。打的旗號就是反對共和。他說共和制度乃是雞鳴狗盜,蠅營狗苟。若是張勳聽到張老哥現在的話,也不知道該是拍案叫絕,還是該氣的怒髮衝冠呢?”

張錫鑾先是禮貌的微笑,隨即被趙爾巽的話逗得放聲大笑起來。的確,張錫鑾講述的本就是共和制的特點,但是張錫鑾可一點都沒有稱讚的意思。

上層們有心情因為大災引發的思考而嬉笑怒罵,對於處於天災下的百姓來說,此時莫說笑出聲,真的連哭都已經哭不出來了。

為什麼要前往從未去過的關外,北方的山東山西,河南河北,以及陝西的百姓來說,只是因為他們村裡有人逃荒到這些地方。之後還寫信回來,或者託到了東北的人帶口信回來。他們在東北活下來了,給家裡報個平安。

對於這些人在東北分到了土地,開始種地的說法,本鄉本土的親人鄰里其實不太信。在大家看來,在本地都混得一塌糊塗,不得不背井離鄉跑去東北這遙遠的地方,這已經是丟人事了。

若是說自己在外面混的比本地還慘,那就是真的活不下去。只要還活下來的,就必須說自己比以前過的好。

但當自己也要活不下去的時候,大家就想起了這些不得不背井離鄉逃到外地的親人相親。原本嗤之以鼻的‘分到地’的傳聞,也變成了說服自己前往東北的理由。變化就是如此快捷,從嘲諷到欽佩,從不信到相信。為了活下去,每一個人只能掙扎求存。

對於百姓們來說,忍飢挨餓才是家常便飯。通過長長的,從未見過的柵欄通道,是大家從未有過的經歷。狹窄的通道,面前緩緩移動的人們,反倒讓大家覺得安心了不少。背井離鄉的速度,越慢越好啊。

從通道中出來,見到的是那些穿軍裝的人。還有災年時候常見的施粥的大鍋。

見到這些冒著熱氣的大鍋,人群中的百姓們中才終於有了情緒。以往的災年,鄉里的富戶們都要開粥棚,而且熬粥也有要求,決不能稀。幾百年間,這就是規矩。平素裡士紳們幹些壞事,大家就忍了。到了災年,若是這些人再不救大家,那就絕不能忍。

然而自從皇上沒了之後,士紳們就變了個樣。且不說粥越來越稀,施粥的棚子更是越來越少。士紳們越來越窮,哪裡還有錢施粥?

那些新的富戶們,家裡都蓋起高樓大院,門口布置著許多從外地請來的護院家丁。本該用來施粥的錢都用來購置槍炮,對付窮人。

想到已經面目全非的家鄉,窮人們咒罵著那些為富不仁的傢伙。喝上了熱乎乎的濃粥,眼淚就忍不住滾滾而下。

若是能不背井離鄉,誰願意到那些陌生的地方去。雖然聽說東北的何銳何大帥是個大好人,可百姓們哪裡能與何大帥沾邊。而且在鄉里也不是沒見過‘大善人’,哪一個不是在收租的時候如狼似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