緋紅之月 作品

第186章 軍人們的煩惱(七)


大桌旁邊放著大鍋,鍋裡是稀粥,在身穿警服的戰鬥人員的圍護下,炊事員拿著大勺,給舀出熱氣騰騰的稀粥倒入桌上排滿的陶土碗裡。在東北冬天的寒風中,熱騰騰的稀粥很快就到了適合食用的溫度。

幾名歐美記者混在不知道有多少的白俄饑民中,10*10米的棋盤型道路的每一個路口都有一個食物點。饑民們從進入的路口進入,先是圍在最近的食物點旁邊爭搶著熱粥。

很快,明白過來的白俄饑民就向著更遠一些的食物點湧去。作為志願工作者的白俄僑民擔任起了引導的責任,告訴白俄饑民沿著規劃出來的道路走,還有更多空著的食物點。大量饑民不斷湧入,在努力的疏導下,就如湧入乾燥沙漠的水一樣,很快就被吸收,而不是擠在入口位置。。

幾碗粥下肚,饑民們空蕩蕩的胃被這些溫和的稀粥填滿,他們中的不少人捧起粥,卻沒有立刻喝下去,而是用粥碗的熱度溫暖著他們冰冷的手。彷彿是堅冰被融化,不少人白俄難民們已經淚流滿面。



來自各國的記者趕緊拍照,把這些場面用相機記錄下來。另外一部分記者則前往中國紅十字會東北分會組建的臨時醫院裡。

往來的人員正把大量傷病者送進醫院。醫院裡面大部分都是中國人,也有一部分是外國人。由於東北在清末爆發過鼠疫,各國醫學組織都派遣了人員前來參加抗疫,後來組織起了一個國際防疫組織。

現在這個組織並沒有被允許前來,所有參加的志願者都歸於東北紅十字會的領導。但是人員中也有記者認識的。幾位英國記者見到一位認識的英國醫生正在接待口給傷者診察,連忙上前問道:“約翰醫生,請問救災提供的稀粥是不是太缺乏營養了?”

約翰醫生一愣,隨意臉色陰沉下來。醫生們的職業訓練中,本就習慣了一張撲克臉,當臉色陰沉下來之後,更是冷酷。約翰醫生用非倫敦腔不快的答道:“這樣對待剛到營地的難民符合醫學規則。”說完,就不再搭理這幫目瞪口呆的記者,繼續自己的工作。

記者們總要從事情中找出些毛病來,不甘心的情況下見到臨時醫院一個分院的院長,院長是法國人,與記者們雖然不熟,卻也禮貌的接待了記者們。臨時分院院長邊走邊聽記者們的問題,剛聽完就已經忍不住停下腳步,用法國人那種高傲的神態不快的說道:“記者先生們會如實刊登我的回答麼?在法國,太多記者們斷章取義,讓我對報紙上的內容幾乎不敢相信了。”

記者們立刻答道:“請相信我們,我們一定會如實報道!”

分院院長立刻大聲說道:“這個方案是我和中國同行們一起制定的,他們的醫學水平完全值得信賴。我們採用了最適合當下局面的應對,包括記者先生們關注的稀粥。我說的這些,諸位聽明白了麼?”

記者們都愕然了,分院院長丟下一句‘再見’,轉身就走。把一群尷尬的記者們丟在當場。

當然,也有些相對了解醫學常識的記者。他們利用東北政府提供的無線電,將救助行動的第一天情況立刻發回歐洲,由於時差的關係,正好趕上排版前。《泰晤士報》與《費加羅報》立刻調整版面,將這些新聞刊登出來。

第二天,最新消息再次引發了整個歐美的關注。讚賞者有之,怒罵者也不少。

但這並不能影響整個救助行動的進行,隨著記者們一路向白俄們前來的道路進發,採訪人員,收集情報。那如潮水般前來的俄國人的慘狀令記者們驚愕,那一路上的屍體更是刺激著記者們的心情。

11月10日,當最後一批白俄們得到收容後,11月11日,關於此次行動的總結性報道就在《泰晤士報》上首先刊登出來。

大概有130萬白俄抵達了收容處,而沿途死亡的人數絕不少於10萬。雖然剛結束的歐洲大戰中,任何一場大規模戰役的死亡人數都超過了10萬的數字,但是能死到這麼多人的戰役都被大書特書,這次的死亡數字能與那些戰役相提並論,已經是駭人聽聞了。

當天下午,泰晤士報的法國同行《費加羅報》也刊登了自己記者的報道。本著大事小事都得罵英國的傳統,法國《費加羅報》標題極為醒目,“堪比英國製造的‘愛爾蘭大饑荒’與‘印度大饑荒’的世紀人道主義災難!”

光看標題的話,讀者們很容易認為這場人道主義災難是大英帝國搞出來的。

外事廳廳長周興浩是留任的東北舊官僚中的一位。他沒有留學經歷,作為隨員參加過一些與外國的談判。此時的外事廳接到的電報比前些日子多了幾倍,但是周興浩已經沒有之前的忙碌。這些天,他已經與外事廳的黨支部一起商議出應對如此多事情的流程。終於讓人數並不多的外事廳從無頭蒼蠅般的窘境中掙脫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