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大人 作品

第二百一十三章 青花罐的破綻!


  在博山,秦立機緣巧合下,用金手指發現了門框內暗藏的極品黑定斗笠盌,自此,他就明白了,自己的金手指是可以檢測到空間內部存在的文物。

  因此,這次雖然隔著玻璃,但因為玻璃內自成空間,他並沒有擔心檢測不出來。

  果不其然,隨著他的左手按在玻璃框架上,腦海中頓時出現了黑白畫面。

  場景是現代場景,明顯是一個小作坊,制瓷人員並不多,僅五人,但分工很明確,各負責一道工序。

  拉胚是個二十多歲的小姑娘,將大罐塑形完畢後,手持瓷刀對大罐內外進行修整。

  繪圖的是一個氣質出眾的中年男子,留著山羊鬍,每一筆的技法都用的是傳統畫法,沒有使用任何現代繪圖技巧,雖慢,但用筆很穩健,以至於每一筆都能直接到位。

  施釉人員是個六十來歲的老者,但但施釉方式就使用了三種不同的方式,有澆釉法,有吹釉法,有灌釉法……

  最後燒製瓷器的有二人,一人專門負責觀察溫度,一人專門負責添減柴。

  待瓷器出窯後,赫然是一件件精美的青花大罐,每一件大罐的主題紋飾內容均不同,但都是以人物圖為主。

  很顯然,這是精仿元青花的加工作坊!

  就這樣的純手工瓷器,哪怕直接向外界出售,價值都不低於十萬!

  “想不到連燒製條件都複製了元代的特徵,難怪胎骨和釉層的結合緊密度都符合元代特點……”

  元代瓷器為柴燒,到了明清為煤燒,現代多為氣燒。

  不同的燃料,所燒製出來的瓷器硬度是不同的,釉層和胎骨的結合程度也是不同的,可想而知,這個精仿作坊為了效果逼真,做出的努力。

  “不過,自古至今,制瓷工藝雖有傳承,但中間到底發生了變化,而這變化,便是破綻之處!”

  看到這裡,秦立已然知道了破綻在哪裡。

  他掏出手機照相功能,調出九宮格,用中間的空格方框豎線,以不同角度、不同方位,去卡玻璃框架內的青花大罐,檢驗青花大罐表面的平整度差值。

  而就在這時候,又有一批人離開了青花大罐展臺。

  汪明瞚當即帶著劉副館長和另外一名海淘成員走了過來。

  “咦!”

  劉副館長看到這款青花大罐的第一時間,嘴裡發出了一聲輕咦。

  金炳昌看向他,“怎麼了?”

  “這款青花大罐上的人物圖我有點印象……”

  劉副館長仔細想了想,臉上突然露出恍然之色,“我就說怎麼有點熟悉呢,弄了半天是取自劉貫道的消夏圖……”

  劉貫道,元代畫家,字仲賢,中山(今定州)人。曾因畫《裕宗像》得到賞識,得補御衣局使官職。善畫道釋人物、山水、花竹、鳥獸。其人物風格,技巧多取自晉唐古法,所繪羅漢容姿生動,風度優雅。山水則師法北宋郭熙,花竹、鳥獸多集諸家之長。觀其畫,如置身其中,可謂神筆。

  劉貫道的《消夏圖》如今被珍藏在故宮博物館裡。

  汪明瞚頓時問金炳昌,“老金,這款青花罐,你如何看?”

  金炳昌道:“從器型上來看,符合元代特徵,古樸、渾厚、有拙感。釉面平整度相對明清要差,符合元代釉面特徵,有很明顯的桔皮紋和縮釉現象;釉水肥厚、滋潤,光澤度高,玻璃感強,也符合元代特徵;繪畫特點也是典型的元代畫法,一筆畫;青花呈色鮮豔通透明亮,符合蘇麻離青的效果;畫片佈局豐富、圓滿,這也是元青花的特點;從整體來看,有元代青花罐類瓷器的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