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大人 作品

第六十五章 你還是人嗎?


  一件瓷器的斷代很麻煩。

  不但要考究瓷器的釉質細膩程度,還要分析瓷器所用釉料,以及胚胎打磨的工藝,甚至連御用畫師的筆法都要進行分析。

  並且,這一切都是和當時的背景緊緊相關的。

  秦立雖然通讀了瓷器史,但研究並不精深,以他現在的底蘊,距離拿眼力斷代,還差之很遠。

  好在金手指給他指明瞭方向。

  既然是寄託款,那自然是康熙之後的事兒了。

  清王朝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清朝早期:順治,康熙,雍正。

  清朝中期:乾隆,嘉慶,道光。

  清朝晚期:咸豐,同治,光緒,宣統……

  每個時代的瓷器都有每個時代的特點,五彩也是如此。

  秦立腦海中不斷閃過清代陶瓷史五彩篇中的內容。

  “五彩是為明清時期景德鎮窯的新品種,由宋元釉上加彩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直到康熙年間發展到了鼎盛,因色彩瑰麗多姿、濃豔奪目、色澤明亮,所以康熙五彩又稱“硬彩”……”

  “雍正五彩和盛極一時的康熙五彩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一是數量減少,二是在色彩上改變過去以濃豔為主的特點,趨於淡雅,圖案裝飾也從繁複變為疏朗,筆意由遒勁趨向纖弱……”

  “雍正以後,五彩瓷逐漸被新的彩瓷品種所替代。尤其道光二十年鴉片戰爭爆發以後,清代政治發生了巨大變化,華夏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瓷業的發展同其他經濟、文化事業一樣,隨同國勢之日衰,逐漸走下坡路。正如《陶雅》所載:“中葉以後,深厚固不如康熙,美麗也不及雍正。惟以不惜工本之故,猶足以容與中流。嘉慶、道光以降,畫工彩料直愈趨愈下……”

  想到這裡,秦立便將手中這個五彩筆筒的出產時期範圍縮小到了嘉慶、乾隆、雍正年間。

  “雍正年間五彩風格淡雅,遠不如康熙五彩豔麗,可見,此筆筒並非雍正年間的產物。”

  “乾隆年間,五彩器胎體略重,瓷質精細,釉面瑩潤,色調較雍正時濃豔,這一點倒是符合此筆筒的特點,只是乾隆此人好華麗,凡瓷器繪工必繁複,不喜留白,此筆筒不太像是乾隆年間的風格!”

  “而嘉慶五彩……嘉慶年間的五彩技術並無發展,主要是繼承前朝特點,且愛仿製,雖然國力開始下降,但初期製作的五彩瓷器同樣精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