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風清 作品

第73章 再度投票出新人!

 閉死關的一個月後,韓舒苒出了兩個本子,這次她很猶豫,要把哪個劇本給前輩看。兩個本子她其實都滿意,都可以拍,只是她不確定,前輩會偏向哪一個本子。

 李在鎔是得知韓舒苒賣了四個劇本後才估摸著她新劇本應該是寫完了,不然沒空跟那些片商周旋。換句話說,腦子多少有點問題後輩劇本寫完還不來找他,九成九又要出么蛾子,他就找上門了。

 被堵在家門口的韓舒苒很無奈,這哥鼻子怎麼就那麼靈?

 消息很是靈通的前輩進了門後自顧自的往書房走,壓根不搭理房主說的啥要不要喝點什麼之類的廢話,讓她趕緊的別磨蹭,劇本呢?

 已經打印好的劇本一分為二,後輩很老實的跟前輩說,我沒想好選哪個立項。

 “又來這套?”李在鎔都不知道是應該誇她轉行當編劇可以化身碼子機,還是應該罵她,你還記不記得你是個導演,“都給我,看了再說。”

 目前職業更偏編劇的韓作家猶豫著問,“你想看女主視角的還是男主視角的?”先後把兩個劇本遞過去,“故事本質上是一個故事,兩個本子能融合為一個劇本,只是那麼做篇幅太長,也有點考驗觀眾,估計不太好賣。”

 “長怕什麼,我們又不是盯著一百二十分鐘的商業片去。”李在鎔不覺得這是問題,“邊上待著去,先讓我看劇本。”

 同一時間,鄭宇盛也在看劇本。不是李正宰拿給他看的,他跟兄弟約了晚飯,兄弟還沒到家,他先進了兄弟家門,電視機前的茶几上就放著兩個劇本,他隨手拿起來翻翻,這一翻就停不下來了。

 分別身處男、女朋友家的演員和導演第一次翻開的恰好是不同視角的本子,導演看的是男主視角,演員看得是女主視角。按故事走向來說,其實一個故事,一對戀人的故事。

 看劇本的兩人都看過劇本創作者的出道作,這個本子有點像是出道作那對戀人的另一個走向,平行時空發生的故事。

 稍微回顧下前情,在作家的出道作裡,大學裡相知相戀的情人在熱戀期後沒熬過日常相處而分開。在新的劇本里,大學裡相知相戀的戀人們安安穩穩渡過了所謂的倦怠期,歸於平淡溫馨的‘老夫老妻’進程。

 劇本開篇就是情侶們各自帶著家長在商量婚禮要怎麼舉辦。整個故事就圍繞著婚禮展開,以雙方父母的相見禮為開端,到身披婚紗的新娘在神父前許諾‘我願意’而結束。

 鄭宇盛看的是預備役新娘的視角,新娘對婚禮的心態是即期待又畏懼,新娘自己也說不清楚自己在怕什麼,還曾跟朋友開玩笑說,這可能是婚前恐懼症。但他們必須得結婚了,因為她懷孕了,意外懷孕。

 在有戀人,同戀人相處的還很不錯的情況下意外懷孕,國家又不允許打胎,那孩子當然是生下來,隨後就是必須提上日程的婚禮。

 這版的劇本里並沒有直接表述新娘想不想要生下這個孩子,在新娘的視角里是新郎對孩子的到來沒有那麼欣喜。哪怕他們已經在籌備婚禮,哪怕婚禮某種程度上就是為了迎接孩子的到來。

 婚禮象徵著兩個家庭的結合,已經不單單是小年輕談戀愛只要照顧好彼此就可以的事情。雙方家庭其實算得上門當戶對,都是小有資產的中產階級,各自的父母對子女也都很愛護,也都滿意孩子的結婚對象,這場婚禮沒有什麼大的矛盾,能說得上衝突的也就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

 類似男方的父母更想要傳統婚禮,家裡的長輩比較老派,還需要回鄉舉行儀式。女方的父母更想要西式婚禮,他們家信教,要在教堂舉行。兩邊父母在跟各自孩子聊起婚禮形式時說得都是自己想要的,同時也說那邊要是有別的想法也可以再商量。

 年輕人們商量出來的結局是,辦兩場。教堂一場,家鄉一場。這個解決方法雖然沒有讓雙方父母都很滿意,但雙方父母也沒反對。

 劇本里的所有矛盾都是這樣,都是關於婚禮籌備中的一些很瑣碎很平常的小事,它們都不算大矛盾,它們都會在幾輪試探後選取中庸之道,平緩的解決。

 新娘視角的劇本特殊的點在於,她一直在無意識的試圖操控新郎的想法。還是那個婚禮到底是老式還是新式的小麻煩,新娘跟新郎聊到底用哪種方式舉辦婚禮時,從未真正表明過我更想舉行新式婚禮的立場,也沒有說過一句,我不喜歡老式婚禮。

 新娘做的是跟新郎說,我自小就期待披上白紗,自小也期待我的白馬王子掀開我的頭紗吻我。新娘帶新郎去見她出生時給她受洗的神父,介紹雙方認識後,神父很自然的跟‘異教徒’溫和的傳教,訴說上帝會如何祝福新婚夫妻闔家美滿。

 新娘的一位朋友剛好也要結婚了,他們舉行的就是新式婚禮,新娘陪朋友去試婚紗,一時好奇也穿上婚紗拍攝給新郎,問他好不好看;新娘也去試了韓服正裝的婚禮大禮服,妝發全齊,古裝造型的厚重頭飾身上的首飾,都讓已經有了早孕反應的新娘有些辛苦,她是和新郎一起試禮服的,穿著禮服的她有些被累到了,讓新郎看著很捨不得。

 新郎差一點就改主意了,他不太在意婚禮的形式,更多是爸媽在意。那與其選擇讓小妻子更辛苦的老式婚禮不如就去教堂,但新郎的媽媽說,可以不用那麼正式,走個流程麼,新郎就改了注意,不如就兩個一起好了。

 那豈不是會讓新娘更辛苦?不是啊,分開辦,兩邊都只是走個流程,還好吧,新娘也沒有反對啊。

 看劇本的鄭宇盛是上帝視角,他看到這段是已經感覺到了這場婚禮不太妙,也感覺到了新娘不太對勁,還有點為新娘擔憂,這婚要是結成了,這姑娘的婚後生活有得辛苦。以新郎視角看劇本的李在鎔也感覺到了婚禮不太妙,同樣感覺到了新娘不太對勁,但他更為新郎擔憂,小夥子這是碰到了美人蛇,稍有不慎就會被吞噬入腹。

 要結婚了,婚房肯定是要準備的。男女方的家長都願意為孩子們的小家庭支援一些財物,男方家長的意思是買地皮蓋樓,地皮位置稍微有點偏,但便宜,地方大,也能為第三代出生做準備。女方家長原先對房子買在哪不是很在意,但新娘的媽媽不太贊同偏僻的地方。

 那邊其實也是個住宅區,沒有偏到鄉下那麼誇張,只是首爾的衛星城,這邊居住著很多在首爾大企業上班的夫婦。這類家庭的模式一般都是丈夫去工作,妻子就在家當家庭主婦。

 新娘的媽媽並非只顧事業的事業女性,但她也是有工作的還是個公務員呢,平時上班很輕鬆,照顧家裡也沒問題。媽媽對女兒的期待也是這樣,結婚了,生活的重心自然更多是放在家庭,可不能完全不工作,那就跟社會脫節了,這很不好,哪怕找個輕鬆點的工作也比不工作要好。

 衛星城的工作機會肯定是沒有首爾市內的工作機會多,尤其是對已婚已育的女性來說,市區內更方便。女兒在市區,外孫小的時候媽媽可以幫忙照顧,等孩子上學了,選擇餘地也更多。媽媽跟女兒訴說了對她未來的考量後,還補充道,如果是錢不湊手,家裡可以給你們添一些,還是建議你們房子買在首爾。

 這又是一個很現實也很瑣碎的矛盾,在新郎的視角里,他並沒有聽到新娘說衛星城有什麼不好,他聽到的是新娘不想他日後每個工作日都要往返一個多小時在家和公司,那太辛苦了。平時還好,碰上加班,碰上堵車,早早就要出發,遲遲才會歸家,太辛苦了。

 新郎認為新娘考慮很有道理,他也不想那麼辛苦,還是數十年如一日的辛苦。尤其是在他們有次趕在晚高峰的點出門吃飯,車在路上一堵就是半小時動都不動,車道兩旁刺耳的喇叭聲,伴隨著新娘輕聲訴說的擔憂,新郎就去跟爸媽說了,他想把房子買在市區,錢不夠就拉長貸款期限,他已經拿到了聘書,未來還會升職,薪資會漲,貸款不會還不起。

 再者說,小妻子家裡還願意出錢付一半的首付呢。

 看到這,李在鎔把劇本反扣在桌上,點了根菸,他需要緩一緩,詢問創作者,“新娘家裡出一半的錢付首付埋的雷是什麼?離婚後搶房子?象徵著他們的婚姻終究會分崩離析?”

 “見仁見智,觀眾認為是什麼就是什麼。”創作者表示,哈姆雷特千千萬,她不限制觀眾的思維,“影片最後的結局就是婚禮成功的舉行,新娘那一版是西式,會定格在她對神父說我願意。新郎這版是夫妻對拜之時。”

 觀眾認為創作者有點‘狗’,“你打算怎麼拍,走陰鬱的畫風用冷光?”

 “婚禮幹嘛用冷光,浪漫的婚禮當然要是暖色調。”韓舒苒稍微有點苦惱,“所以我才說,這片子拍出來很需要觀眾有基礎的鑑賞能力,看得懂的觀眾才能發現唯美婚禮下的陰鬱詭譎,看不懂的只會把它當無聊的婚禮宣傳片。故事的起伏太小,戲劇衝突有跟沒有也差不多,整個片子的節湊都過於平,是你我才會喜歡的類型,普通觀眾欣賞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