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風清 作品

第230章 第二十四章(第2頁)

    作家們約在咖啡廳見面,韓沐妍見到人楞了一下,這姐姐她見過,在遙遠的未來。

    “樸恩智,去年百想作家劇本是她斬獲的,聽說過吧?她手上獎盃可不少。”金恩淑介紹已經成名的後輩就一句話,介紹韓沐妍比較詳細,“韓沐妍,85年生,小你快一輪了。我新項目的聯合制作人,《最後一公里》的臺子基本是她一個人搭起來的,sbs出身,中途跳去綠蛇,後來自己開公司又跟tvn合作,現在算是又回sbs了。”

    晚一步過來的樸恩智對鞠躬行禮的後輩笑笑,也不知是客套還是真的,說一句,“我聽說過你,少年英才。”

    英才捧了一句,“您才是真正年少成名。”

    樸作家的履歷很豐富,千禧年入行,做了七年的綜藝作家,轉行寫劇本後處|女作就大放異彩,拿下了mbc的作家大賞。隨後出過兩部作品,百想拿到了,kbs的大賞也拿到了。這位即將同sbs合作,如果在sbs也拿到了大賞基本就是滿貫。

    而樸作家在遙遠的未來裡最光輝的履歷,是成為韓流的代表人物,從《來自星星的你》到《藍色大海的傳說》再到《愛的迫降》打出來的每一張都是王牌。

    目前還只是在韓娛圈有些名氣的樸作家距離真正的一線作家還差點意思,作品少,金身還沒塑出來。

    已經有了金身的金恩淑是在座兩位後輩的大前輩,講話就很直接,等她們倆客套完,張口就是,“你最近不是缺錢麼,她能搞來錢。”

    韓沐妍微愣,樸恩智無語,“哪有跟第一次見面的後輩說我缺錢的。”

    “我又不是讓你跟她借錢。”金恩淑讓她別廢話,講正事呢,“你新項目不是要跟sbs合作麼,二部的項目對吧,把她推薦給二部的文部長,讓他們去談,對你有好處。”

    樸恩智還是很無語,“前輩,我第一次跟sbs合作,上來就推薦製作人,哪來的底氣。何況她既然是你項目的製作人那不就是宋部長手下的麼,文部長哪會用啊。”

    “你跟文東善(二部部長)說,宋景在大陸的關係是她的人脈,你看文東善用不用。”金恩淑講完看向韓沐妍,“你的人脈都還在吧?還是已經被宋景都撬走了?”

    韓沐妍也有些無語了,姐姐你也太直接了,“我沒打算跟sbs再合作。”

    此話讓兩位作家側目,不跟sbs合作跟誰合作?

    “我更習慣自己控制團隊,同sbs或者其他兩家地面臺合作對我的限制太多了,跟有線臺合作更自由。”

    這話金恩淑都聽不懂,“你如果是掌鏡的導演那種主pd想要更自由的創作環境我理解,純粹運營項目的pd難道不是大平臺更好發揮嗎,光是兩邊開價就不一樣啊,tvn那種有線臺才能給你開出多少錢。”

    “事實上除非《繼承者們》的營收能超過《最後一公里》四”韓沐妍頓了頓,“五倍以上,我拿到的分成也只是持平。在sbs我只是聯合制作人,分成合約裡有非常多的限制,版權出口的錢我只能分到大陸的,就這還是因為我有人脈,其他渠道分成我都沒有。”

    本來安靜聽著的樸恩智好奇了,“主pd拿的不是全渠道分成嗎?”

    恍然想起這麼回事的金恩淑講,“姜孝信拿的才是全渠道分成,他是我那個項目的導演,版權分成是要帶他分的,這孩子不算,她基本沒有參與制作。”繼而不解,“要是差距那麼大,你為什麼願意跟宋景簽約?”

    就是因為差距太大,韓沐妍壓根沒想過再跟三大臺合作,哪怕《來自星星的你》在未來創造了現象級的爆款,她也沒那個打算。爆款是給電視臺賺錢又不是給她賺錢,再火爆也跟她沒關係啊。

    順便一說,兩方差異過大的合約是姜孝信不拿同僚當回事的主要原因之一。

    面對作家的問題,製作人的回答是,有錢賺,“我不清楚姜pd籤的具體分成數字,按照導演的分成比例,他應該是百分之二,頂天百分之五,不過我覺得宋景不會開那麼高的價,搞不好是百分之一。我籤的是兩成,二八分,我佔二,十分之二。我不用出錢投資,單國內的營收我能拿走十分之二已經是賺了。”

    樸恩智驚訝了,“十分之二?你賺大了!”

    “不是這麼算的。”金恩淑則是講,“《最後一公里》營收很高,她公司製作,只要項目還在盈利,她就能分錢。全渠道分成哪怕只有十分之二也是很誇張的數字了。我們這項目投資不小,刨除製作費,單談國內營收沒那麼誇張,主攻還是海外出口。如果她分不到出口的錢,同樣的工作時間,她完全可以再製作一部《最後一公里》,這麼算就是她虧了。”

    要這麼說的話,樸恩智猶豫一瞬,看向後輩,“你是以後都不會跟三大臺合作麼?”

    “除非我栽了大跟頭要關了公司另謀出路,需要找公司上班,那肯定首選三大臺。”韓沐妍也沒把話說死。

    作家們覺得,她這跟說死了也沒區別。

    正事看來是聊不下去了,樸恩智伸手叫服務生點咖啡,金恩淑則是在好奇的問後輩,宋景那麼苛刻的條件,她為什麼簽約。

    韓沐妍沒什麼不能說得,項目都以播到第九集了,什麼都能說,“我衝著您簽約的,您的項目很受那邊市場的歡迎,這項目會爆的概率很大。”

    “只是這樣?”金恩淑不解,“這跟賭博有什麼區別?”

    “做項目本來就是在賭啊,哪有一定能成的呢。”韓沐妍笑道,“這就是我當初要簽下男一經紀約的原因,我沒辦法分到項目的營收就只能劍走偏鋒。如果項目爆了,李明浩在那邊的市場身價會漲到一個很誇張的數字,那邊即不是導演中心制,也不是作家中心制,是演員中心制。”

    作家們齊齊扭頭盯上她,什麼玩意兒?

    “早些年他們也很在意製作團隊的力量,好的作家好的導演就是能出好作品。但他們市場太大了,十幾億的市場體量,大到只要找到大眾接受度高的作品,有名的小說,本身就能吸引一波潛在觀眾。劇本由小說改編,大體框架就有了,找一個不算爛的導演,虧損的概率很低。”

    製作人跟作家聊的全是生意,不談創作,“片商都是做買賣的,我們這些做買賣的打好地基壓低虧損的可能後,就只會關注怎麼能賺得更多。請來有名的演員就是能賺得更多的方法,演員越出名越容易拉倒投資,最有名氣的那一波演員只要能搶到他們的檔期,先期就能賺回製作費。”

    “等劇能播了,廣告還能再收一筆。他們的製作環境很寬鬆,我是說對待廣告的限制上。國內有放送通信委員會盯著,要是在劇裡貼太多廣告會被警告。那邊不是,那邊廣告隨便插,本身又是製作完成過審核才能播的機制。品牌方沒看到劇的成品之前,只能信任演員的知名度,以此判斷要不要投廣告,投多少。”

    “越有名的演員,在劇播出前劇方造勢時,就有越多的品牌方相信劇會火。如果劇火了,廣告費水漲船高,之後還有周邊開發,那就是大爆。要是劇不行,有名的演員也能保證劇方靠拍攝前已經簽下的廣告回本。本錢能收回來全靠演員的粉絲體量撐著,有這種知名度的演員,只要劇方能簽下來,怎麼算都不虧。”

    “換句話說,在那邊的市場,演員就是收視率的保證。而市場的規矩就是,誰能讓製作方賺錢誰就值錢。世上的事都是此消彼長,導演和作家的重要性被削弱了,演員的存在感就水漲船高。相對應的,演員的身價也會越來越高,李明浩在國內的身價到那邊就是白菜價,他是我籤這個項目的主要原因。他比這個項目能給我帶來的營收更多。”

    面對宋景這樣代表電視臺的人,韓沐妍更喜歡在他們面前裝傻,傻乎乎的年輕人才好忽悠啊。面對未來搞不好會合作的作家群體,製作人從來不憚於在他們面前展現自己的手段,這是在給潛在的合作者們炫耀羽毛,好證明跟她混一定有肉吃。

    孔雀開屏一樣的製作人讓作家們面面相覷,信息內容過於奇特,超綱了。

    樸恩智對於這段話的理解是,世界之大無奇不有。而金恩淑對這段話的理解則是,這樣搞市場會被玩壞掉。

    “演員只是一部劇其中一塊組成部分,不能說他們不重要,但也沒重要到這個地步。”金恩淑無法理解,“如果什麼都是演員說了算,那演員的權利會被無限放大,有些狗膽包天的崽子們都敢改劇本的。”扭頭看後輩,“你也碰到過吧?”

    隱隱翻了個白眼的樸恩智頷首後順著前輩的思路,“小作家碰上大演員被壓制都是有可能的,如果那邊的市場更推崇演員,劇本豈不是隨意改?那劇能看嗎?”

    韓沐妍輕笑出聲,“這就是市場大的好處。市場足夠大,即便觀眾分流也足以養活一些小而美只做精品的製作公司。不像我們,做出來的片子沒辦法賣給三大臺基本就代表虧損。大市場的底氣就是,讓想賺錢的商人去賺錢,讓想玩藝術的文化人去玩藝術。後者是會活得艱難些,但只要能堅持,也不是活不下去。”

    金恩淑不贊成這個說法,“劇只要是精品就一定會爆,劇爆了,演員才會有名。只有劇捧人,哪有人捧劇的。”

    “所以市場是自由的麼,演員能賺錢的時候,錢就會流向演員。反之,演員不能賺錢了,錢自然也會流走,去向能賺錢,能出精品的製作公司。”製作人很是開放,“我們看著風向動,現在那邊更在意演員,我就是借一股東風而已。”

    樸恩智的咖啡到了,也產生了新的好奇,“你怎麼就那麼肯定劇一定會在那邊爆呢,我是說,除了賭博之外的信心是什麼?”

    這就涉及到如何觀察市場風向了。韓沐妍擺開陣勢,先點了根菸,再跟埋頭案桌一心搞創作的文化人們詳聊,如何收集數據,怎麼判斷風向在哪,以及要有一定的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