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底線(上)


 對於奧地利值得慶幸的事有兩件:

 一,是完成了幾條重要的鐵路。

 二,是受經濟危機影響,國際貴金屬價格上漲,蒂羅爾的銀礦又有開採價值了。

 維也納到拜羅伊特,維也納到德累斯頓,維也納到烏迪內,這些路線加強了奧地利中央,和南德意志地區,以及北意大利地區的聯繫。

 前者是奧地利最重要的對外貿易區,後者是奧地利最重要的稅源地。

 此時的北意大利雖然已經衰落,但依然是賦稅重地,作為奧地利最重要的稅源地之一,它提供的稅收甚至比佔帝國40%國土面積的匈牙利地區還要多。

 1833年奧地利的財政收入是1億3026萬9877弗羅林,而匈牙利地區只貢獻了2300萬弗洛林,甚至低於波西米亞地區2500萬弗洛林,遠低於北意大利地區3000萬弗洛林。

 到1836年奧地利的財政收入猛增到1億7000萬弗洛林,受益於加入德意志關稅同盟,波西米亞的經濟成爆發式增長,財政收入也猛增至3500萬弗洛林,已經和北意大利地區持平,而匈牙利地區的收入反而下降了100萬弗洛林。

 隨著時間的推移,作為緊鄰德意志,工業發展迅速的地區,波希米亞地區的開放程度只會越來越高,它的重要性也會越來越明顯。

 只不過在奧地利地區普遍高歌猛進的時候,匈牙利地區顯得有些另類,以塞切尼為首的一批年輕貴族和新興資本家希望可以加入到這場盛宴之中。

 然而匈牙利加入德意志關稅同盟,既違反了德意志關稅同盟的協定,又違反了奧地利和匈牙利之間的協定。

 科羅拉夫伯爵和梅特涅都不願意再介入匈牙利問題,畢竟現在的狀況對於奧地利帝國來說就已經焦頭爛額了,所以只能作罷。

 英法在西班牙問題上僵持不下,普魯士在德意志關稅同盟中千方百計想給奧地利製造麻煩,俄國在東方蠢蠢欲動。

 薩丁王國的新國王卡洛·阿爾貝託,是一個不安分的人,他發展經濟擴充軍隊,而同時對法國和奧地利都抱有不滿的態度。

 要知道薩丁王國的存在,不過是法奧之間的緩衝帶而已。當時普遍認為阿爾貝託的野心,是不切實際的妄想。

 但即便如此,奧地利不得不重新啟用老將拉德茨基,讓他擔任駐北意大利奧軍總司令。

 拉德茨基本來已經在1829年退休,但是戰爭大臣圖拉爾覺得老將軍還能打,同時拉德茨基本人也因退休之後窮困潦倒,在為自己8個孩子的生計發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