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鈞 作品

974【王爺貢士和女貢士】


第一批跟隨趙匡栐出海的商船,早已經回到巨港。

他們不但賺取了糧食運費,還帶著香料、瓷器、茶葉等貨物,賣給錫蘭的荷蘭人賺了一筆。回航的時候,滿載著從印度(及錫蘭)帶回的棉花、象牙、寶石等商品。

而廣東的海商,又去巨港交易,把這些印度貨物帶回大陸,順便帶回趙匡栐的移民政策。

趙匡栐的老同學方自新,被派回來在廣州收納移民。他不但在沿海散播消息,還通過內陸貨運商,把移民政策傳到江西境內。

第一批大股移民,來自八排瑤地區,趙匡栐的表哥帶來六百多人,其中八成以上是通曉漢話的瑤民。

緊接著,南贛山區的客家人,聽前來採購菸草的商賈說,去了印度就能分到水田,而且出海前還能領到一筆安家費。一些山中的客家人心動了,陸陸續續有近百人,跑去廣州的方自新那裡報道。

再繼續往北,吉安府的百姓得到消息。

這裡是趙瀚的龍興之地,也是整個江西,人口最多、土地最緊張、科舉最內卷的所在!

吉安府的繁榮程度,絲毫不亞於南昌府。特別是隨著海貿大興,大量江西商品,從吉安府順贛江而下,經過廣東運達沿海港口,這裡比明朝的時候更加興盛。

半年之內,陸續有兩百人南下,去廣州找方自新報名出海。

這兩百吉安移民,95%以上小學畢業,60%以上屬於中學肄業生。他們願意前往印度,分田還在其次,就是奔著做官去的!

此地科舉,競爭太激烈了。

這個時空的明朝,總共80多位狀元,其中12個狀元出自吉安。特別是建文到成化的80年裡,來自吉安府的狀元,直接佔了三分之一。建文二年,吉安府士子,包攬狀元、探花和榜眼。朱棣上位,第一次科舉,吉安士子包攬前七名。

吉安府的吉水縣,十里之內,五個狀元。

大同新朝還沒建立,吉安府便最先搞義務教育。得益於優秀的科舉傳統,這裡的山中窮苦百姓,砸鍋賣鐵也要送孩子讀書,小學輟學率是全國最低的,隨便問一個街邊的年輕人,都多半拿到了小學畢業證。

可中學的公費生名額有限,能公費讀中學,都是萬軍從中殺出條血路的學霸。中學自費生更是多不勝數,甚至有碼頭苦力,吃糠咽菜供孩子自費讀中學。

而大學公費生名額也有限,自費生的學費又高得嚇人。

於是,吉安府每年都會湧現數量龐大的中學畢業生,能夠考取吏員的畢竟在少數,剩下的就只能自己去找工作。

聽說晉王在印度開國,讀書人去了就做官,吉安府的士子群體迅速轟動。

若非印度實在太遠,恐怕報名出海的就不止200人。即便目的地改在南洋,報名者恐怕都要上千,遙遠海路嚇退了絕大多數的心動者。

這些高級知識分子過去,趙匡栐就暫時不缺官吏了,一個個全是寶貝啊!

等這兩百吉安讀書人,成功抵達印度並安定下來。他們有的會寫信寄錢回家,有的乾脆把家人也接去,數年之後,示範效應搞下來,還會有更多讀書人願意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