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鈞 作品

817【張煌言】


馬尼拉。

呂宋總督張煌言,親自到碼頭迎接皇帝使者。

一番客套,劉漢儀被帶去總督府,也就是西班牙人留下的城堡。

還沒進入城堡呢,就聽到城區的東北方向,傳來一陣陣歡呼吶喊聲。

“噠噠噠噠!”

一騎快馬奔來,士卒翻身下馬,拱手對張煌言說:“啟稟總制,我軍大獲全勝。只輕傷6人、重傷1人、被毒蛇咬死1人,就踏平5個蠻寨,陣斬蠻夷300餘,俘獲蠻夷1600餘!”

“好!”

張煌言非常高興。

劉漢儀好奇道:“呂宋常有戰事?”

張煌言解釋說:“此次征討的蠻夷,經常襲擊漢人農莊,偶爾還襲擊親近官府的土著部落。前任總督以安撫為主,誰知那些蠻夷竟得寸進尺,本督忍無可忍便興兵討伐。”

“原來如此。”劉漢儀聽完這話,更有把握說服張煌言出兵了。

前一任呂宋總督鄭國忠,在任七年時間,只出兵過一次。其主要精力,都忙於安置漢民、教化土著、興建港口、修建道路、開挖水渠,對於地盤外圍的那些小摩擦,往往以和平手段予以解決。

如今的張煌言,明顯強硬許多,僅上任半年就直接出兵。

張煌言害怕被皇帝使者誤會,說得更加詳細:“呂宋島的土著,以他加祿人為主。這些他加祿人,分散成大大小小的部落,互相之間沒有什麼統屬關係。他們說一樣的語言,會耕種,會紡織,越靠近海邊的,就越容易教化。但越往山裡,便越桀驁不馴,每年都會劫掠漢人農莊,甚至是獵取漢人的頭顱。邊境漢民已經忍無可忍,即便我不出兵,那些漢人地主也要聯合起來征討。”

他加祿人,是呂宋島的主體民族。

他加祿語,跟宮古語非常接近。宮古群島,位於臺灣與琉球之間,目前隸屬於琉球縣管轄。

他加祿族受印度文化影響很深,同時又長期跟漢人接觸。沿海地區的他加祿人,開化程度極高,擅長種植和紡織,不能以尋常蠻夷視之,只要學校普及起來,兩三代人就能大面積漢化。

劉漢儀請求參觀軍隊凱旋,張煌言便帶他去城市的東北方。

一條條小船,載著士兵和輜重歸來。岸邊還有軍士,押著俘虜沿河而走,很多女性俘虜都在哭泣。

常駐呂宋的三千大同軍,已經接來家人在此定居。每人滿額分到一百畝地,一家幾口就是幾百畝地,可以說全部都屬於小地主。如果出現戰損,就從本地漢人當中徵兵補充。

將士們的盔甲也變了,不再穿著棉甲,因為那玩意兒實在太熱,根本不適合熱帶地區作戰。現在清一色的鍊甲和鏈盔,再戴一頂遮陽竹笠,雨天還會披上制式蓑衣,百分之百的披甲率足以碾壓土著。

劉漢儀問道:“那些俘虜如何處置?”

張煌言回答說:“優先賣給士卒做佃戶(實質上是農奴),剩下的賣給本地漢民。孩童集中養在孤幼院,等長大了就能變成漢人。並非官府不行仁政,而是這等蠻夷,畏威而不服德,三番五次劫掠農莊。既然出兵了,當然要一勞永逸,絕不能把俘虜放虎歸山。”

“此言甚是。”劉漢儀附和道。

劉漢儀又指著那些操船的,問道:“划槳手皮膚黝黑,不是漢人吧?”

張煌言說道:“大多屬於邦板牙人,西班牙統治此地時,土著僕從軍皆為邦板牙人。他們會說漢語和西班牙語,當初馬尼拉之戰,邦板牙兵被殺了大半,剩下的全部忠心歸附。這個種族非常聽話,陸陸續續有2000多人歸化為漢民。他們生怕官府不信任,紛紛改信媽祖,就連在家裡也說漢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