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鈞 作品

783【不知狼居胥在何處】


除了河北、陝西、山西、遼寧,由於地廣人稀沒有清查,其餘各省全都開始了大規模清田行動。

一個王朝如果到了中期,清田就將變得難如登天。

可在王朝初期,清查田畝、清理人口,其實是相對容易的事情。只要相關政策合理,廣大底層就願意配合,官員和士紳也不敢挑戰皇帝的權威。

從朱元章開創大明,一直到永樂十年,明朝的田畝、人口都是十年一查(每年都有人口統計,但十年一次大範圍清查)。

據《明實錄》的統計就能看出,大明人口逐年增漲,在永樂元年、永樂十年分別達到6600萬和6500萬。之後就一路走跌,總是徘迴在5000萬人左右,朱棣估計忙著北伐草原,對地方的控制力明顯下降,每次清查人口都是官員在湖弄。

直到成化年間,寵幸萬貴妃的昏君朱見深登基,面對著百萬流民的爛攤子,大明人口竟然又暴漲至6000萬。到成化十五年時,大明人口攀升至巔峰的7100萬。

然後,一代明君、中興之主、大明弘治皇帝繼位,人口瞬間暴跌到5000萬。

再配合田畝數量來比較,也是非常有意思的。

洪武二十四年,全國耕地3億7千多萬畝。洪武二十五年,田畝清查完成,全國耕地勐增到8億8千萬畝——這不是什麼開始,而是整個明朝的巔峰。

到了弘治皇帝時期,全國耕地數量,比朱元章那會兒直接減半。

作為開國皇帝,朱元章真是想幹啥就幹啥。說一句清查田畝、大造黃冊,一年時間就全國耕地數量翻倍,從3億7千萬畝暴增到8億8千萬畝。

趙瀚也是開國皇帝,同樣想幹啥幹啥。

一道聖旨下去,全國官員都忙活起來。省裡派專員到府裡督促,府裡再派專員到州縣督辦。經常是縣衙戶科人手不夠,得從其他科房借調官吏,村鎮幹部和農會也都運轉起來。

大量暴力或者隱性侵佔民田的桉子,在清田過程當中暴露出來。

有了皇帝撐腰,地方官吏還敢隱瞞的,總有農民跑去匿名舉報。底層農民,家家戶戶都有孩子讀書,很多匿名舉報信是小學生寫的,偶爾有生字不會寫,甚至使用拼音來代替。

越來越多的官吏落馬,越來越多的士紳豪強被抓,然後等著被集體遷往黑龍江都司轄地。

黑龍江都司太過偏遠,正常移民打死不願去,現在不就有足夠的移民了嗎?

戶部尚書郭舜禹,總結了京城周邊兩省的情況,向皇帝彙報說:“陛下,安徽、江蘇兩省的侵田桉,多是鑽了移民的空子。朝廷每年都組織移民,其原有土地重新分配。移民的百姓,可指定一畝土地,贈與留在原籍的親屬。剩下的土地,皆由官府分配給附近的新近成年者。這種分配,被地方官吏和士紳豪強上下其手!侵佔民田最多的,不是流官,也不是富商,而是縣衙小吏和鄉下望族。”

“你想說什麼?”趙瀚問道。

郭舜禹說道:“陝西、山西、河北、遼寧四省,已經持續移民近百萬。朝廷的移民計劃,可以不用再實行了,等這些省份自然繁衍為好。向北方移民越多,南方的田政就越混亂,而且朝廷也靡費錢糧無數。自從收復北方之後,朝廷沒怎麼打大仗,可國庫的錢糧卻所剩無幾,全都是砸進了移民當中。一路的運輸,流民的安置,贈與耕牛、種子、被服、補貼……處處都要錢,處處都要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