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鈞 作品

771【徐穎的新差事】


中國使節團,是在民始十年冬,從上海港口出海的。

十一年春。

廣南省的平亂戰報,終於送到趙瀚面前。

“河內、義安、清化三府,共有亂賊六萬餘,多是被越族士紳扇動的農民,”大同首輔宋應星,正在唸讀廣南省的情況彙報,“朝廷派去廣南的官吏,攏共有500多人。看似數量龐大,其實很難治理村鎮,鄉下依舊掌控在士紳手中。”

“廣南省的農會,陸續建立了一百多個。以農會為基礎,又組建了八十多個農兵大隊。但越族士紳的影響力太大,八十多個廣南農兵大隊,本來應該為朝廷所用,卻有一半參與此次暴亂。”

“廣南本地士子,多出自越族士紳之家。他們到處串聯造謠,陛下所行仁政,被他們扭曲為暴政。廣南農民不明就裡,便稀里湖塗叛亂了。”

“越族士紳還想撇清自己,只在暗地裡謀劃。出面領頭的,是那些廣南豪強、地痞、土匪……”

“此戰,共斬殺亂賊六千餘,俘虜亂賊三萬餘。剩下的亂賊,悉數潰散逃逸,少數逃進大山當中。我軍官兵陣亡19人,重傷16人,輕傷300餘。因病死亡87人,染病治癒者1200餘。因氣候而產生的傷亡,遠遠高於戰場廝殺,這還是專門挑選的涼爽天氣。”

“另外,朝廷派去的基層官吏,被亂賊殘忍殺害27人。有一位鎮長撤退不及時,被亂賊砍斷四肢,掛在樹上流血兩日而亡。還有一個知縣,因城內的越族警察叛亂,全家六口慘死,沒有一人生還……”

“越族士紳,被抄家者36族、共計2700餘人。抄家之後,底層官吏奇缺,廣南鄉下陷入混亂。朝廷政令,只能下達到縣城,徵稅還得讓吏員下鄉去催。這些催稅吏員,也大多靠不住,往往趁機盤剝百姓,廣南百姓對朝廷愈發誤解……”

趙瀚認真聽完具體情況,又翻看內閣和十部的各種處理意見。

他當著閣部重臣的面,一項一項批覆。

“南圻在哪裡?為何把三萬多越族俘虜,大半遷徙到那裡去開墾?”趙瀚疑惑道。

刑部尚書蕭煥上前,指著一個地方說:“南圻是真臘(柬埔寨)的國土,那裡多為河灘沼澤。據廣南省孫佈政(孫傳庭)所言,南圻已有漢人聚居,甚至建起了港口小鎮,名曰‘河仙鎮’。又有越族流民和無賴,被阮氏遷去此地開墾,真臘國王不敢有二話。孫佈政建議,將這些俘虜的越南亂民,遷徙一半到南圻開墾河灘荒地,交給那裡的漢人進行管理。還有,派一支宣教團過去,幫助南圻的漢人組建民兵,最好能夠建立學校。”



趙瀚定睛一看,頓時說不出話來。

所謂的南圻之地,就是湄公河三角洲的靠海地區。而海外漢人聚居而成的河仙鎮,居然就在湄公河的入海口處——河仙鎮的漢人,很多都是明代逃難出海的。還有一些漢人商賈,在那裡定居做生意,專門收購柬埔寨的土特產。

湄公河的下游地帶,到處是紅樹林和荒灘,此時根本就沒開墾出來,所以柬埔寨國王雖然不爽,卻一直睜隻眼閉隻眼懶得管。甚至,柬埔寨的官紳貴族,還在跟河仙鎮的漢商做生意,他們樂於見到漢人扎堆的情況。

趙瀚仔細思考之後,說道:“若是流放一半越族俘虜,恐怕南圻的漢人壓不住。這樣吧,只流放三千越族俘虜,讓他們去南圻墾荒贖罪,儘快跟當地的漢人融合。剩下的越族俘虜,流放兩千去臺灣,打散分配到臺灣各縣。再流放五百去馬六甲,流放一千到巨港。剩下的,全部遷徙至雲南、廣西的山區。空出來的廣南土地,從雲南、廣西、廣東,遷徙農民過去分田落戶。那麼肥沃的耕地,既然他們不珍惜,就讓漢人過去耕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