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鈞 作品

716【驕敵之計】


李邦華離京時的排場,比龐春來稍微弱一些,但同樣是坐著天子御輦到碼頭。

而且,李邦華做了公爵,直接從原來的吉水侯,晉升為跟龐春來同級的贛國公。不過嘛,只加封太師,沒有兼太子太師。

皇帝送給李邦華的禮物,也僅有十車而已,不似龐春來四十多車。

“晦伯啊,我走之後,你要謹慎為官。”李邦華語重心長的告戒道。

李日宣說:“侄兒謹記。”

李邦華憂心忡忡:“你能謹記便好,就怕……唉!”

李日宣是萬曆四十一年進士,當時才二十出頭。先做中書舍人,接著又做監察御史,成為東林黨的一個馬前小卒。

這貨經常舉薦官員,且都是被閹黨排擠出朝堂的官員。魏忠賢對此很不爽,將其扔到地方搞鹽政,眼不見心不煩嘛。回京之後,他跟叔父李邦華,都在兵部做官,為了避嫌直接辭職回鄉。

崇禎繼位,給叔侄倆官復原職,李日宣為了避嫌,選擇繼續留在江西老家。

歷史上,此人做了大明兵部尚書、吏部尚書。因捲入政鬥,被崇禎發配重慶,特赦不久便病死了。

這個時空,在李邦華投效趙瀚的第三年,李日宣也跟著跑來投效。先做總兵府經歷,又外放做縣丞,然後在湖南做知縣、知府,繼而擔任湖南轉運使,調回京城之前,做的是浙江左布政使。

御史出身嘛,遇事比較衝動,說好聽點叫敢作敢為,在浙江的政績確實極好。

李邦華說道:“我知你與宋長庚(宋應星)不睦,你們各自的手下,也因升遷而縷生嫌隙。但要記住,相忍為國啊!”

李日宣辯解說:“叔父知道侄兒的為人,不會因私怨而與人爭鬥。但宋長庚的黨羽喻士欽,在做吏部郎中的時候,經常打壓我吉安、撫州、贛州諸府官員,總是優先提拔南昌、臨江、南康、九江、饒州數府官員。我跑去找宋長庚理論,宋長庚總是敷衍了事,簡直欺人太甚!”

“宋長庚不是那等徇私之人,”李邦華說,“即便是喻士欽做事,也沒有壞了規矩。你們二人,今後爭鬥可以,但千萬別壞了規矩。”

兩派的矛盾,就是因官員選拔而起。

當時南昌籍官員喻士欽,擔任吏選司郎中,有權敲定四品以下官員的升遷。江西官員的資歷和政績,夠資格升遷的太多,在各種條件都差不多的情況下,喻士欽優先提拔南昌籍,其次提拔九江、南康、饒州等籍貫。



如此做法,讓很多江西官員怒不可遏。但喻士欽為官清廉,又沒有違規操作,李日宣想要反擊都找不到藉口。

正是因為喻士欽任性胡來,導致除元老派之外的江西官員,漸漸的再次劃分出派系。臨江府及以北的成一派,吉安府及以南的成一派,雙方圍繞著官員選拔展開爭鬥。

有龐春來、李邦華壓著還好,二老一走,今後肯定鬥得更兇。

李邦華深知侄子的性格,憂慮之餘,拉下老臉去拜訪宋應星,打算互相之間都退讓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