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鈞 作品

655【墾殖】


張兆庸辭別李及秀,便回家認真自學去了。

誰都不會知道,他們這一大家子,在另一個時空皆抗清犧牲。

當時廣東都被滿清佔領了,天津的中年婦人張氏,自稱是天啟帝的皇后。刻印璽,制令旗,在天津散財募兵,又聯絡靜海縣旳農民軍,多次打退滿清地方部隊的圍剿。張氏不幸被俘犧牲,其部下繼續抗清。

天津巡撫恐懼不安,邀請農民軍首領宴飲,試圖進行招安。事情敗露,天津巡撫被革職,滿清調來重兵,剿了一年多才把天津義軍滅掉。

同年犧牲的,還有寧波五君子。

華夏、王家勤、楊文琦、屠獻宸、董德欽,得知浙江的清軍被調往福建。立即派人聯絡抗清將領王翊、黃斌卿,打算裡應外合光復寧波。

但黃斌卿怯懦軟弱,猶豫不決,不敢出兵。給王翊的聯絡信,又被漢奸地主截獲,並送去官府報信領賞。

五君子遲遲得不到回應,乾脆自己發動起義。

起義失敗,不幸被俘,押送至杭州嚴刑拷打而死。

而沒有收到信件的王翊,一直堅持抗清鬥爭,在被俘犧牲之後,他的部眾直到康熙年間還在起義。

與此同時,在西北方,甘肅回民爆發起義。一度攻克涼州,控制河西走廊,又串聯漢人士紳農民,義軍迅速增至十萬,堅持鬥爭一年之後失敗。

而在西南,雖有土司投靠清軍,但各族人民大部分都在抗爭。彝族、壯族、苗族、土家族……前赴後繼,寧死不屈。

面對滿清的殘暴統治,各族人民實現了民族大團結。

“今年不出兵滅掉韃子?”龐春來問。

趙瀚說道:“錢糧不夠,明年再說。韃子是秋後的螞蚱,已經蹦躂不了幾天了。”

“唉!”龐春來一聲嘆息。

先是出兵琉球和薩摩藩,接著又出兵越南,接下來還要大量移民,大同朝廷的錢糧是真不夠打仗了。

趙瀚放下皇帝架子,耐心解釋道:“先生見諒,我知先生消滅韃子的急迫心情。但往臺灣、廣南移民駐軍,從長遠來看,比速速消滅韃子更重要。三個師的將士,家屬全部移民臺灣、廣南,若不給寬厚優渥待遇,他們會覺得自己被髮配了。”

“臣明白。”龐春來表示理解。

移民臺灣、廣南的大同將士及家人,不但每人可以多分五畝地,而且朝廷會贈送大量耕牛和糧食。另外,十年不用繳納田賦,二十年內田賦減半。

特別是移民定居臺灣的將士家屬,三戶贈送一頭耕牛,二十年不用繳納田賦,五十年內田賦減半。

龐春來突然又問:“陛下什麼時候對臺灣島上的荷蘭人動手?”

趙瀚說道:“不是明年,就是後年。”

這真不是趙瀚窮兵黷武,而是荷蘭在臺南的統治,到達了一個關鍵時期。其對漢人和原住民的壓迫,已至極限,未來兩三年,臺南的漢人必反,荷蘭估計要搞屠殺了。

這個消息,是諸羅(嘉義)知縣湊報的,臺南漢人首領郭懷一,正在聯絡諸羅知縣興兵起事。

歷史上,郭懷一起義失敗,赤嵌地區的漢人男丁,被捕4000餘,被殺1800餘。婦女被殺或被俘5000餘,另有許多兒童被殺或淪為奴隸。這佔到赤嵌地區漢族人口的五分之四。

趙瀚想方設法朝臺灣移民,自然不能任由事態失控,此次把大同軍派去駐紮,就是要防止荷蘭搞大屠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