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頭李三 作品

第777章 琉球國 1


  成化十二年,朝鮮南北之爭,已近尾聲,明軍為儘快維護朝鮮平穩局勢,讓朝鮮百姓免於戰亂的禍害,時任遼東總兵官,遼平伯,石彪被迫率軍進入朝鮮調解戰爭,不過漢城,平壤兩方打急眼了,不聽從明軍調解。

  看著在戰爭深淵掙扎的百姓,那些嗷嗷待哺的戰亂遺孤,那些被破壞的家園,石彪於心不忍。

  為了能夠讓朝鮮重新回到之前和平的日子,石彪最終做了一個違背祖宗的決定。

  武力干涉,以暴制暴,明軍先後佔領平壤,谷州,漢城,消滅朝鮮兩方士兵十餘萬。

  在戰後,大明大皇帝陛下準備另立新王,可戰亂卻讓李氏王族宗室被誅殺殆盡,實在無人可立,最終,在朝鮮士族,百姓,工匠數十萬人上書懇請大明納朝鮮為大明國土,設置官職,想得到聖人教化。

  而這封請願表,以及石彪的奏章到了京師之後,引起了一陣軒然大波。

  時任內閣首輔于謙並不願接納朝鮮,但當時正值朝廷關係微妙之際,再加上李賢在一旁勸說,于謙只能默認。

  可兵部給事中張懷芝站了出來。

  指著皇帝的鼻子訓斥此舉,更改祖製法規,

  並言道海外夷國,如安南、占城、高麗、暹羅、琉球、西洋、東洋及南蠻諸小國,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給,得其民不足以使令。若其自不揣量,來擾我邊,則彼為不祥。彼既不為中國患,而我興兵輕伐,亦不祥也。吾恐後世子孫,倚中國富強,貪一時戰功,無故興兵,致傷人命。

  通俗一點來講,這就是賠本,賠到姥姥家的買賣,要是開了這個頭,大明朝後世之君都會爭相效仿,到處打孤懸海外的小國,到時候,天朝上國的百姓可就要世代受戰爭所拖累,皇帝也會養成好大喜功的毛病。

  可張懷芝卻看不到,華夏五千年的歷史,幾乎每一年都在打仗,不管是大的戰役,還是邊境的摩擦,一直都在發生,而華夏民族的產生,國土的遼闊,也都是世世代代漢家兒郎征戰而來的。

  不管是文官方面的代表人物徐有貞,還是當時武將方面的泰寧侯陳瀛,都是支持納朝鮮而為大明直管國土。

  再加上皇帝陛下已有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