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頭李三 作品

第260章 淘金者一號

朱祁鎮雖然聰明瞭一些。

  可事情的轉變還是超過了他大腦運轉的速度。

  我回到京師了,可又沒有回到京師,這是什麼操作。

  這種事情,是自己的兒子,親兒子想出來的嗎?

  為什麼這樣搞。

  難道覺得他老子丟他的人,丟祖宗的人。

  就算之前他有錯,可十年了,什麼樣子的錯,用一個年輕帝王的十年都沒有辦法彌補嗎?

  在史書上,在後人的認知中,自己要死在蒙古,若是自己的兒子有心,就裝模作樣的搞一場盛大的儀式,將自己的屍體從蒙古迎接回來,隆重下葬,若是沒有良心,自己死後是不是就要偷偷摸摸的下葬。

  這,這個操作,太沒有良心了吧,一定是徐有貞想起來的。

  實際上朱祁鎮不清楚,秘密帶回京師,確實是朱見深提出來,並對於謙,李賢二人說了,大概意思就是朕越長越大,知帝王兵敗被俘,乃宗室之恥,國家之辱,但為人子者,不能只顧大義,而忘小孝,父皇還是要被迎接回來,享受天倫,不過,存大義,舍一部分小孝,父皇歸還京師,一切從簡,不告宗廟,不百官相迎,到了京師,直接移架與南宮,好好靜養。

  這是朱見深自登基以來,第一次對自己父親的兵敗土木有所指責,並且言語很重,可他總是在這種事情上避重就輕。

  他違背的孝道拿了大義來阻塞。

  實際上這是說不通的,但朱見深是皇帝,享有最終解釋權,即便有人實在看不下去,想噴皇帝,不也要先看看徐有貞同意不同意。

  而朱見深的這個舉動,不僅是保護自己,還有另一方面的原因,就是保護百官,于謙等人。

  名聲也好,性命也罷,朱見深都想保住。

  只要朱祁鎮不在英宗實錄上明明白白的寫著,帝從雲南返回京師這幾個字眼,即便後世流言滿天飛,也沒有直觀的證據證明,于謙等人曾帶著太上皇在大明滿世界轉悠,也不會有架空幼主,私裹太上皇的嫌疑。

  李賢心裡面早就懷疑陛下應該是知道了太上皇在雲南的事情。

  而於謙也在朱見深說完之後,明白了一些。

  他是不要自己的名聲,而保全百官的性命,保住知情的二人,保住搜山檢海捉祁鎮的那些錦衣衛與小吏,保住大明江山政局的平穩。

  也不是朱見深小心,他跟著父親永遠是有差距的,當然這種差距不是說能力,魄力,而是父與子的倫理,民族最純真情感的束縛。

  若是自己一直表現得中規中矩,聽官員得話,不想做出多大得改變,不去觸碰多少官員的利益,朱見深也敢大張旗鼓的將朱祁鎮迎接回來,可他卻要做這些事情,被觸發的利益集團,沒有辦法,在這種情況下,百官知道南宮還有一個太上皇的話,這些官員難免會起其他的想法,破釜沉舟。

  雖然有著種種的顧忌,但朱見深終歸也是沒有那麼心狠,把事情給做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