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鈞 作品

0775【在開封搞交易所?】


    楊么和戴承嗣商量如何開發臺灣時,鄭泓被調回東京做開封知府。

    這個不學無術的小胖子,如今已變成不學有術的大胖子。

    他在開封府屁股還沒坐熱,就請求在開封設立交易所。

    這玩意兒,是父子倆在六大市舶司設立的,一直都沒有引入內地市場。

    鄭元儀在旁邊幫著添酒,朱銘拿起酒杯問道:“你怎麼有這個想法?”

    鄭泓說道:“俺見識過廣州市舶司的交易所,回京發現開封行市已被兼併之家壟斷,因此請求設立交易所打破這種壟斷。”

    “你倒是膽子大。”朱銘笑道。

    鄭泓也跟著笑:“若沒有去年的大案,這種事情俺可不敢提。俺雖然沒讀過多少書,卻也跟人打聽過,前宋王相公變法就是因為這個罷相的。”

    王安石變法,遭到既得利益者的集體反對。

    反對聲浪最高的改革內容,並非什麼方田均稅。清查田畝、調整農稅等措施,看似打擊面很廣,其實地方士紳一盤散沙,派幾個酷吏就能把他們壓下去。

    王安石罷相的直接原因,是“市易法”搭配“免行役錢”,得罪了皇室宗親、朝中重臣,以及跟他們勾結的大商人。

    其後果是造成全國市場混亂,東京亂得更厲害,連皇室物資供給都出了問題。

    皇親國戚和朝中權貴,屬於改革最大的“受害者”。皇帝能夠接觸到的親戚,包括太后在內,都整天抱怨王安石搞得天下大亂。

    具體內情如下:

    全國各地官府,收取了很多實物稅,包括糧食、布匹、木材等等,必須賣給商人變現成錢財。又或者官府需要什麼物資,必須有商人供給。又或者需要搞什麼活動,需要商人來供貨服役。

    商人為官府散貨、供貨、服役,統稱為“科配”。

    科配以商業行會為單位完成,比如跟布匹有關的,就由布行商人應付。

    一個行會,往往由大批發商做行首,與其他批發商聯手壟斷地區貿易。零售商從批發商那裡進貨,遭受批發商的剝削壓迫。

    為了方便官府與商人之間的交易,地方上十天詢價一次,以獲得各種商品最新的市場價。地方官府每個月向朝廷報價一次,以便讓中央掌控全國各地的最新市場價。

    但是,不管是旬價還是月價,肯定都跟具體的物價有出入。

    在應對官府科配時,有利可圖的買賣,大商賈們就去應科。肯定賠本的買賣,就安排中小商人應科。

    再加上大商賈聯手壟斷市場,囤積居奇哄抬物價,導致每年都有中小商人破產,而且對中央朝廷和地方官府造成經濟損失。

    王安石試圖通過市易法解決問題,既把大商賈聯手壟斷市場,變成官府出手控制市場。大商賈故意壓價不收貨時,官府直接出手收貨,然後再散貨給零售商,並低息借錢給中小商人經營。

    由於官吏在執行市易法時,貪贓枉法搞得市場更混亂。大商人又跟權貴聯手推波助瀾,官府的科配一塌糊塗。

    中小商人的處境,反而變得更加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