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沫沫 作品

第135章 辛棄疾 楊再興

王景沒有疑惑太長時間,雙方在相互客套幾句,表現了自己態度後,張九齡好像想到了什麼,連忙給王景介紹。

「陛下,這位是辛棄疾辛先生……「

張九齡說道。

「竟然是稼軒先生,朕久聞先生大名了!「

王景眼睛一亮,面上的笑容更勝,

辛棄疾!他的名字是真的如雷貫耳,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處角連營,還有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這些都是他寫的詩詞。

王景在源世界的時候,沒少背誦他的詩詞。

除了詩詞文學上面有著頂尖的天賦外,辛棄疾還是一個擅長武略的將才,少年的時候就曾單槍匹馬闖入數萬亂軍大營擒拿叛賊首領。

只是,同樣因為北人的身份,在南渡之後沒有得到趙杏的重用,給虞允文獻策,也都沒有什麼效果。

在趙宋效力這麼長時間,辛棄疾也有些心灰意冷,降臨神州世界後,在南宋做了一段時間官,

等到趙杳離開臨安,他並沒有跟著遷移,而是留在了這裡。

「辛棄疾見過陛下!」

辛棄疾的氣場略微凌厲,不是尋常的名士,在王景面前他的態度也比較恭敬,在張九齡介紹後,便上前一步行禮。

只看他的態度,王景心裡就有了底。

對方留在臨安這麼長時間,顯然也是有意投奔大夏啊,不過對方好歹是南宋名士,不可能主動的找夏軍獻媚。

只有自己親自駕臨延請,對方才會投靠。

現在王景已經猜到了兩人的態度,而眼前兩人也知道王景的來意,雙方心照不宣。

但表面功夫還要做一做的。

沒有這層表面功夫,張九齡和辛棄疾的名聲就會一落千丈,這也是王朝統治的禮儀。

城內皇宮內。

王景正在和張九齡、辛棄疾飲茶敘話,身邊還有劉伯溫、傅友德、陳慶之等人作陪,

在說話的時候,王景有意的向對方詢問大夏的政策好壞,以及未來該如何發展。

張九齡和辛棄疾都是聰明人,平時沒少研究大夏的政策。

每個人都能針對大夏的政策說出一些道理,有些看法,即便是劉伯溫都認真的傾聽。

「張九齡,不愧是開元盛世時期的名相,內政治理的能力,能和金陵的幾個政務省大學士相比了,不過就是治政有些柔和,更適合和平時期的理政手段!」

王景在心中給身邊的兩個人材做評價。

宰相也分兩種,一種是開國時期,也就是亂世時的宰相,如李善長、高,能以最快的手段處理政務,為君主提供足夠的糧草用以征戰,他們的手段,多少沾染了亂世的狠厲,最講究效率。

而一個王朝開國時期,吏治清明,簡單直接的政策都能迅速執行,效率極高,短短十幾年,就能讓一個剛建立的王朝變得繁盛。

另外一種便是和平時期的丞相,能力比較強的如姚崇、張九齡,張居正,他們的治政手段,或是剛柔並濟,或是以柔克剛,沒有一個敢狠下殺手,不聽話就敢殺人的。

亂世時期,第一種宰相最容易出頭,而第二種手段比較軟的最多擔任省府級別,無望中樞。

而和平時期,則是第二種人的天下,一旦出現第一種人,就會變成酷吏,最明顯的例子便是王安石,他是真正的生不逢時。

他若是生於亂世輔佐明主,那他用來變法的各種政策,都能成為一個王朝的根基,成為最頂尖的名臣。可惜他變法的時候,北宋根基已經穩定,無法輕易改變……

張九齡也有些不逢時。

王景認可

對方的能力,但對方暫時只能成為行省級官員,等大夏幾年、十幾年後穩定下來,才是他進入中樞施展能力的時候。

至於辛棄疾,王景能感覺到他的帶兵能力應該不錯,也能治理地方,但文武兩道都無法和傅友德、高穎他們相比。

在歷史上缺少名將的南宋時期,他的帶兵能力還值得關注,但在神州世界,同樣只能擔任行省級的官職。

兩人算不上最頂尖的人才,但王景也沒有失望。

最頂尖的人才哪有那麼多,整個歷史上也就那些人,能招納兩個大才,已經是非常不錯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