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山頂大的羅盤


 不大一會的功夫,鐵盤被送了上來。

 約摸巴掌大,直徑十五六公分,有盤心,有刻度,有分層,有符號,同樣也是八思巴文。

 沒錯,也是羅盤。

 但還鏽著鏽,不知道中間有沒有盤池,池內有沒有指針,又指向什麼方位。

 包括上面字跡也有些模糊,無法推斷具體內容。

 “小舒,羅盤!”

 舒靜好連忙打開包,把左朋送來的那塊銅羅盤取了出來。

 李定安直接將兩塊扣在了一起:大小一模一樣。

 再分開對比:大部分的刻線都沒有錯差,同樣是九層,盤面同樣被分成十二等分。

 唯一有一點:一塊是銅,一塊是鐵。

 具體是不是還有區別,要除去上面的鐵鏽,翻譯出符號信息後才能知道。

 但基本可以判斷:這兩塊羅盤之間必然有聯繫。

 至於和其它幾件東西的關係?

 朱古錢很好猜:說不定是哪位大喇嘛或大人物賜給了這裡的喇嘛,喇嘛當做聖物保存了下來。

 這枚大錢的來歷也不難推斷:元貞折三錢鑄成之後的主要作用,是元成宗用於賞賜大臣,就沒有向中下階層流通過,所以才少,所以才貴。

 而恰好,羅盤的賣家的祖上為塔布囊(指與成吉思汗的後代結婚者,皆為貴族),祖錢和羅盤都是祖傳。

 再開發一下腦洞:這兩塊羅盤,這些銅錢,之前都屬於同一個人。要麼屬於哪座喇嘛廟,要麼屬於賣了銅羅盤的牧民的祖先塔布囊。

 之後又因為某種原因分開了:比如喇嘛把銅羅盤和部分銅錢敬獻給了塔布囊,要麼塔布囊賞賜給了喇嘛廟。

 這座廟離這兒也不遠,十有八九就在頭頂上:老道山。

 就是不知道兩截道家八寶紋的筒瓦從哪來的。

 總不能是蓋在喇嘛廟頂上的吧?

 想了想,李定安把鐵羅盤遞給了舒靜好:“小舒先拿到賓館清洗,然後聯繫高老師,請他幫忙翻譯一下……注意,是清洗,不是修復,但儘量不要有破損!”

 “李老師,我明白!”

 李定安又指了指山上:“左局,上去看看!”

 “好!”

 左朋格外的興奮,“李老師,我幫你拿包!”

 “不用!”

 李定安搖搖頭,快步上了山。

 左朋緊緊的跟在後面……

 ……

 天氣很好,風景也很好。

 天空湛藍,白雲悠遠,草原一望無際。

 群山蒼莽,高低錯落,卻又起伏不斷,彷彿一座巨大的城郭。

 河流蜿蜒,連連綿綿,環繞不絕,如城外的護城河。

 遠遠望去,不論是山,還是河,都像一道一道的環圈在一起。

 從風水學而論,這種地形很特別。

 《撼龍經》:勾夾是砂螺是穴,水注明堂聚氣多,四傍繞戶如城郭,水繞山還聚一窩。

 勾夾即指河流環繞,螺指的是一圈一圈的環,後面兩句更好理解……簡而言之,這種地形中,遍地都是龍穴。

 還有一句出自《疑龍經》:凡山大麴水大轉,必有王候居此間。

 說簡單點:此處的龍穴很多,只要找對地方下葬,後代肯定能出王公。

 這兩本書都出自同一位作者:唐代國師,堪輿學家楊益,風水羅盤也是由其發明。

 也是最早的《堪輿學》論著,也不管是哪種流派,是注重理論還是注重實踐,凡是唐以後的風水堪輿之術,全是以這兩本為核心思想洐生而來。

 區別只在於感悟不同,具體點兒:各派以《撼龍經》和《疑龍經》為綱,總結出各自的觀山看水之術、點穴分金之法,觀星定位及出煞收山的口訣、以及複雜到繁瑣的測吉凶的算法。

 要問為什麼弄這麼複雜?

 當然是為了防盜墓的。

 特別是《疑龍經》,幾乎把什麼身份坐什麼山,分什麼金,葬什麼穴標的清清楚楚,等於盜墓賊的找墓秘籍。

 就這一句:凡山大麴水大轉,必有王候居此間……但凡識字的,都能明白這是什麼意思。

 那怎麼辦?

 只能弄複雜點,儘量讓盜賊找不到……跟保險櫃密碼越複雜越安全是同樣的道理……

 眺望了一陣,李定安嘆了一口氣:“遺址有沒有還不知道,但說不好,山下就有大墓!”

 “大墓?”

 左朋愣了一下,“李老師你不知道?”

 “哦,你說青龍山戰國墓……這個我知道:出土了一把青銅劍,現在就收藏在國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