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城風月 作品

第1536章 分化


“黃土的土質十分疏鬆,種植草木的時候一定要選擇根系發達的種類。還有,為了應對乾旱的天氣,耐旱的植物才是首選。比如這邊常見的油松,其實就很不錯。經過初代種植,起到了一定的水土保持效果後,一定要想辦法豐富植物的種類。要不然的話,品類單一,很容易造成生態災害。”

對於北方地區的生態恢復工作,左夢庚異常重視,把自己記憶中的辦法全都拿了出來。

雖然因為時代和科技的差異,還無法做到像後世那樣的高效,但現如今搞生態恢復,成本也不高,可以長時間運作。

需要的就是官員們有耐心,百姓們有恆心,國家有定力。

只要這三點做到了,左夢庚有信心通過百年之功,讓黃土高原重新變成人間沃土。

他這個皇帝的帶頭作用是十分明顯的。

他親自走一趟,事事關心,帶來的就是生態概念迅速在山西大地生根發芽。

經過長久的戰亂和災害後,百姓們也會思考,世代生存的土地為何會變成這樣。等了解了生態的概念後,便會恍然大悟,進而也願意投身到改善家鄉的奮鬥當中。

天氣一天冷似一天,大興安嶺山腳下的龐大軍營中,蒙古人的情緒也越來越焦躁。

牧民們幾乎是盼星星、盼月亮,盼望有個說法。

總好過被關在軍營中,無奈地等待命運的宣判。

再過不久,大雪就要來了。

而在這之前,沒有收集到足夠的草料,牛羊將會在漫長的寒冬中凍死、餓死。

一旦到了那個地步,這些牧民們也將沒有了活路。

可他們已經全都被國防軍看管了起來,不許離開,只能絕望地等候。

他們把求助的目光看向臺吉老爺們。

可往日裡高高在上、作威作福的臺吉老爺們,如今的狀況比他們還要糟糕。

畢竟普通的牧民只是被看管,而臺吉老爺和戰士則是戰俘。

俘虜是什麼下場,草原人再清楚不過了。

科爾沁左右翼、東蒙古各部、杜爾伯特部等等等等,可以說,除了土默特諸部外,如今整個漠南蒙古已經被國防軍橫掃一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