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城風月 作品

第1339章 建國籌備(第2頁)

幸好當初的他雖然猶豫,但是在大家都百般勸戒之下,還是選擇了接受。

可也正是因為當初的艱難,才讓大傢伙這一次不敢貿然開口。

還是德高望重、地位不凡的孫承宗主動出頭,打破了這個僵局。

這一次,左夢庚還會拒絕嗎?

“本王雖然年輕德薄,自忖於天下沒有多少功績。可既然大傢伙上下一致,本王也只好順應大義,從善如流。”

左夢庚答應了。

這麼痛快的答應,愣是讓許多人都有些感覺不真實。

再看到他堅定的笑容時,所有人才明白,這一切居然輕而易舉的實現了。

“萬歲!萬歲!萬萬歲!!!”

為何當初稱王的時候那麼猶豫,如今稱帝卻又痛快地同意了呢?

這並非是左夢庚表裡不一,也不是他口嫌體正直。

而是境遇的變化,帶來了心態的進步,還有就是對客觀事物的準確認知。

當初稱王時,左夢庚剛剛走出建權的第一步。

未來的國家是什麼樣的,民族該往哪個方向走,他並沒有太多自己的心得。

更多的都是吸收的後世的見識。

無比發達的後世讓他當然會選擇盲從,並且堅定地認為那就是對的。

在那樣的情況下,卻讓他稱孤道寡,在看他來,無異於開歷史倒車。

他並不是權力慾很強的人,在沒有獨夫天下的野心情況下,十分抗拒稱王自然也就不意外了。

但是隨著他在人主的位置上坐的久了,真正站在了把控一個國家和民族脈搏的時候,他的認知不可能不產生變化。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麼簡單的道理,放在後世,就連初中生都知道。

但知道這個道理,和能在實際中與這個道理聯繫起來,那就需要非常豐富的從政經驗才行了。

夏國這些年的發展過程中,左夢庚漸漸認識到,太過於冒進的政治體制反而不是好事。

因為民間沒有足夠的土壤,培育不出更加先進的政治文化。

即便夏國這麼大力地推動義務教育了,民間的文盲率仍舊還保持在4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