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城風月 作品

第1277章 國運之戰


關於作戰方針如何制定,如何應對中樞的催促,洪承疇敢拍著胸脯說:他真的拉扯了。

他三月到了寧遠,還沒有喘口氣,又得到了前方的噩耗。

眼見陷入絕境,錦州東關守將蒙古人吳巴什與濟爾哈朗聯絡,裡應外合,獻城投降。

儘管祖大壽已經察覺到了苗頭,可是應對不及,仍舊被清軍攻佔了外城。

明軍的手中僅僅剩下了錦州內城,隨時都可能被攻破。

洪承疇頭皮發麻,但還是能夠保持鎮定。

他並沒有遵從崇禎和中樞的命令貿然出兵,而是不停的接收各地前來的援軍,籌備後勤物資,抓緊時間對軍隊進行整訓。

崇禎和陳新甲在朝中左等右等,依舊沒有等來洪承疇出兵的消息。

兩人再也等不起了。

陳新甲乾脆派遣馬紹愉、張若麒為監軍,實地監視洪承疇出戰。

洪承疇被逼到了絕境,萬般無奈之下只好於七月二十六日在寧遠誓師,率領八總兵、十三萬大軍踏上了不歸路。

王樸、楊國柱、唐通、白廣恩、曹變蛟、馬科、王廷臣、吳三桂。這是除了左良玉和賀人龍之外,明軍最後的精華了。

誰都明白,倘若這一仗輸了,對於大明意味著什麼。

可偏偏情況如此兇險,陳新甲派來的馬紹愉、張若麒還異想天開。

馬紹愉也想同其他的監軍一樣威風,而且還有著文人固有的秉性。總是幻想著羽扇綸巾,談笑間、強擼灰飛煙滅。

他完全不管實際情況,向洪承疇建議派遣精銳人馬狂飆直進,打清軍一個措手不及,以圖出奇制勝。

聽到這不靠譜的建議,洪承疇滿腦門官司。

如今的戰場上,清軍的斥候密如蛛網。遼西一帶又是狹長地形,哪有出奇制勝的空間?

想要迂迴包抄都做不到。

這一仗,就是毫無花頭的正面硬碰硬。

七月二十八日,集成一團的明軍抵達了錦州城南乳峰山一帶,迎頭碰上了清軍。

這個時候濟爾哈朗對於明軍的規模還沒有清晰的認知,以為野戰當中定然能夠輕易取勝。

他為自己的傲慢付出了代價。

洪承疇想著祖大壽是吳三桂的舅舅,對於救援祖大壽一事,吳三桂肯定最為積極。加上吳三桂的兵馬又是最為精銳,是所有總兵力最能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