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城風月 作品

第1194章 探討


求見左夢庚的老先生,乃是朝中重臣。

黃士俊,字亮坦,號玉嵛,以七十高齡而步入大明閣臣之列。

“朝中紛紛擾擾,各抒己見,以致於亂成麻團。老夫心煩意亂,卻不忍再增糾葛,因此辭官歸鄉。途徑山東,屢見新鮮,因此叨擾了殿下,還望恕罪。”

黃士俊說明了拜見的緣由。

聽到他辭官了,左夢庚想起此老的資料,不禁笑言。

“世人皆言,玉嵛公擁有神鬼莫測之能,可預知朝堂兇危。此番莫不是也如此?”



黃士俊在大明官場當中,算上這一次,一共辭官了三次。

而這三次,都幫助他逢凶化吉,遇難呈祥,還保住了清譽。

他第一次辭官,是在天啟三年。

因為魏忠賢當權,他氣不過,也知道事不可為,乾脆辭官歸鄉。

當時他的好友楊璉、左光斗等人就稱讚他知曉先機。

事實也是如此。

後來朝中的爭鬥愈演愈烈,楊璉、左光斗等人全都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他第二次辭官,是在崇禎三年。

彼時己己之變剛過,崇禎對東林黨徹底拋棄,開始大肆清算。

黃士俊敏銳地察覺到這位帝王似乎和先帝沒什麼區別,便選擇了辭官歸鄉,又避免了捲入風波。

到這一次,同樣是發覺了朝中局勢不穩。更重要的是,大明的頹勢已經止不住了。

本來即將徹底剿滅農民軍,讓朝中上下都彈冠相慶,覺得安內之舉即將大功告成。

可是清軍的入寇,一下子打醒了許多人。

這更是讓許多人產生了天命如此、如之奈何的悲觀情緒。

在見識到楊嗣昌等人的肆意妄為和崇禎的歇斯底里之後,黃士俊徹底失望,再一次提出了辭官。

崇禎沒有挽留,也不想聽他召回東林賢達的意見。

黃士俊滿腔抱負不得實現,鬱郁南下。因為要走運河,恰好經過夏國境內。

看了沿岸富足安寧的景象,黃士俊大為驚奇,乾脆下了船,在山東各地遊歷起來。

到濟南之前,他其實已經走過很多地方了。

而走的越多、看到越多,對於夏國的強盛也就感受到越深。

雖然自幼可在骨子裡的忠義思想讓他還對大明留戀不已,但黃士俊不得不承認,未來能夠取天下者,非夏國莫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