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城風月 作品

第633章 海戰


料羅灣海戰是中國人第一次在海洋上擊敗西方殖民者。

這對於農耕為主的中國來說,毫無疑問是值得大書特書的豐功偉績。

然而搞笑的是,如果探討料羅灣海戰的起因,荷蘭人居然是受害者。

1624年,荷蘭人在澎湖建立城堡。

這個舉動極大的刺激了明朝。

當時的福建巡撫商周祚派遣優勢兵力將澎湖包圍,逼迫荷蘭人撤退。

這雖然是一次反侵略的偉大勝利,但是在之後的交涉當中,明王朝體現了一貫的傲慢和業餘。

商周祚在給荷蘭人的交涉信中提及,如果荷蘭人退出澎湖、返回臺灣的話,那麼朝廷願意保障福建和大員之間的商貿往來。

荷蘭人的殖民侵略,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經商賺錢。

得到了明朝官府的保證,荷蘭人痛快的撤退了。

然而明朝官府並沒有履行承諾。

福建地方政府明知道海禁令的存在,還許諾了空頭支票欺騙荷蘭人。

沒有辦法的情況下,荷蘭人只好展開走私業務。

在許心素被鄭芝龍擊敗後,荷蘭人還同鄭芝龍簽署了商貿協議。

但鄭芝龍跟福建官府一個德行,也不重視協議。

合約中規定的供貨量始終沒有完成。

荷蘭人對此頗有怨言,並向鄭芝龍提出要求,希望獲得在中國沿岸的自由貿易權。



為此荷蘭人還釋放了善意,主動幫助鄭芝龍擊敗了當時他的主要對手,海盜李魁奇。

結果事後鄭芝龍又沒有履行承諾。

實際原因是,當時的鄭芝龍官位僅僅為參將,根本沒有決定商貿往來的權力。

他為了擊敗李魁奇,只不過是忽悠和利用了荷蘭人而已。

加上當時赴任的新任福建巡撫鄒維漣對鄭芝龍本就不滿,到任後進一步加強了禁海令。

當時前往大員的許可證僅僅只有六張。

這無疑導致了荷蘭人的商貿陷入了困境。

在連續獲得承諾並付出代價、卻沒有得到任何結果之後,荷蘭人的耐心終於到頭了。

荷蘭東印度公司巴達維亞的決策者們,決定利用武力來實現自身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