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邊一條蟲 作品

第418章 液化氣


  北京的居民能源發展大概經歷過三個時期,煤球、蜂窩煤、煤氣。

  最早的時候,北京地區的居民普遍使用煤球,

  把煤末和黃土按比例摻和成溼煤,然後攤平在煤場上,再用鐵鏟把煤剁成小塊,最後再由其他工人把煤塊搖成煤球。

  但隨著蜂窩煤的出現,人們漸漸發現,燒煤球不但費煤、費劈柴,煤渣也多,就很不划算,於是在1957年,北京開始推廣使用蜂窩煤和蜂窩煤爐。

  蜂窩煤的普及,很快將煤球擠出歷史舞臺,

  不過燃氣就沒那麼快將蜂窩煤擠出去了。

  早在1958年3月,北京就利用首鋼焦爐煤氣為氣源、在西郊古城地區開展煤氣試點工作,12月開始正式向該地區18棟樓的522戶居民通氣,成為北京市煤氣供應的開端,也是“煤氣”這個名稱的由來,因為那時候的燃氣就是用煤製造的。

  伴隨著北京煉焦化學廠,也就是後來的北京焦化廠建成投產,以及貫通長安街、全長21公里的首都第一條煤氣幹管的完工,長安街沿線的單位、居民也成為煤氣供應的受益者,越來越多的人用上了煤氣。

  但是煤氣管道鋪設麻煩、費時費力,而且對房屋安全有一定的要求,主要還是供應給單位宿舍大院,更多的老百姓還是用不上煤氣,

  那怎麼辦呢?

  這時候上級便決定,在管道還沒有全面鋪開之前,先找其他方式作為替代,最後“罐裝液化氣”中選,

  1965年1月,國家科委正式向北京市下達了以液化氣作為民用燃料的“中間試驗項目”,

  設計人員利用我國登山運動員攀登珠穆朗瑪峰時用過的蘇聯鋼瓶和減壓器,在西城區石油部宿舍的8戶人家進行了使用液化氣的試驗,

  當年年底,西郊灌瓶站建成並投入使用,六鋪炕、三里河等幾個地區建立了供應服務站,包括這8戶人家在內的4882戶居民成為北京市率先使用煤氣罐的液化氣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