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邊一條蟲 作品

第383章 收益可觀

計程車司機老老實實地將陳建國送到家門口,結了車費,陳建國便上前按門鈴,

  回到自己家還要按門鈴,也算是罕見了吧。

  很快便有傭人出來開門,還不等走近,遠遠地看見是陳建國,便一聲大喊,“馬先生回家了。”

  隨後她便急匆匆跑過來開門,

  大門剛打開,便趕緊鞠躬問候,“先生好。”

  然後又雙手接過他手裡的包。

  這時屋裡又湧出來十幾個人,在管家的帶領下站成兩排,齊聲恭迎,“先生好。”

  本來按照香港大家族的規矩,他們要喊“老爺”或者“少爺”,不過陳建國實在聽不習慣,他們便改口叫“先生”。

  說到傭人,後世很多人都知道香港中產階級喜歡用“菲傭”,在香港生活著二十幾萬的“菲傭”,成為香港“傭人文化”的中堅力量,

  但是在香港豪門眼裡,只有小門小戶才會用“菲傭”,真正的大戶人家都是養著一群本地傭人,尤其是穿著白衣黑褲布鞋、腦後留著一條大辮子的“自梳女”,幾乎成了底蘊的象徵,

  “自梳女”是很特殊的一類傭人,甚至可以算半個主人,教育、懲戒子女都是日常小事,當家主不在的時候,她們還可以代為招待客人,

  最早的時候,大約是晚清時期,順德蠶絲業發達,許多女工收入可觀,經濟獨立。她們看到一些姐妹出嫁後,在婆家受氣,地位低微,因此不甘受此束縛,情願終身不嫁,於是產生了“自梳女”,當時珠三角其它地區的自梳女情況也都與順德差不多,

  但是後來受到國外先進紡織業的衝擊,珠三角蠶絲業衰落,自梳女無以維生,一部分流浪去了南洋,另一部分人便去香港當“自梳住家女傭”,即“媽姐”,

  由於港英當局的原因,香港幾乎完整保留了當年清朝的習俗,當地豪門大族便接納這些女傭,又因為“自梳女傭”終身不嫁、與主家綁為一體,從來沒有一例背叛的例子,便深受信任,與主家興衰與共,

  而她們得到的回報,便是主家的終身供養,哪怕去世之後,主家的後輩也要像對待母親或姐姐一樣,為其披麻戴孝,這就是“媽姐”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