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邊一條蟲 作品

第219章 還有這麼一出?


  這時候作協的地址在王府井大街64號,位於王府井大街北口,首都劇場南側,後來改為36號,是商務印書館、中國辭學書會的所在,

  其實這裡應該叫文聯大樓,作協只是文聯旗下的一個會員機構,

  大樓佔地5196平方米,建築平面呈匚字形,磚混結構,地下1層,地上5層,局部6層,高22米,木門窗,內部水泥地面,安裝有一部電梯,

  對,就是50年代的電梯樓,

  大樓外牆是青磚清水牆面,底部是水刷石。

  怎麼說呢,

  如果將小縣城的文聯辦公室比作鄉下地主老財的土牆屋,地委的文聯小樓就是小富人家的紅磚青瓦房,而省裡的文聯大樓便是上了檔次的大老闆的小別墅,

  但是再好的別墅跟眼前的文聯大樓比起來,

  嘖嘖,貨比貨得扔!

  這才叫高門大閥。

  其實最開始的時候,作協的前身,也就是文協,他們的辦公室不在這裡,

  49年建國前夕,2月份中央下達“關於召開文協籌備會的通知”,籌委會響應號召很快成立,先後在中國旅行社、北宸宮辦公,5月8日,遷至東總布衚衕22號(現為53號),

  那裡位於東城區東南部,是一座中西合璧的三進院落,院內有琉璃瓦廡殿,北洋軍閥時期是北寧鐵路局局長的私宅,日佔期成為日本憲兵司令部,抗戰勝利後又成為國黨“勵志社”所在地。

  當時這座四合院成為作家、藝術家的大本營,茅盾、艾青、冰心、梅蘭芳、徐悲鴻、老舍、趙樹理、劉白羽、周立波、張天翼等名家大師經常出入,其中一些人甚至還在這裡生活和創作。

  但是環境再好也只是一座四合院,面積有限、房子更少,各個協會只能分散到外部辦公,對於工作交流很不方便,

  後來北京各個單位大興土木,建造辦公場所,文聯也不例外,便想辦法在王府井大街申請了一塊地,在1956年建成了現在的文聯大樓,將旗下所有機構都搬了進來,其中自然也包括作協。

  三人在文聯大樓門口下了出租車,沈部長前去門衛室接洽,

  陳建國和歐德豐跟在他後面,同時打量周圍的街景,

  不得不說首都就是首都,氣勢就是不一樣啊,連街道都比省城的寬一些,樓房也高不少,雖然跟後世的京城不能比,但在當下卻是數一數二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