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七爺 作品

第171章 短距離空間跳躍技術(下)


  這樣一來在星艦周圍的空間就形成了一種勢,這種勢會對周圍的空間產生定向扭曲,這種扭曲會帶來距離上的縮短,而星艦也可以在藉助著這種扭曲實現短距離的相對空間跳躍。

  為什麼說是相對空間跳躍呢?

  那是因為星艦並沒有真正意義上完成空間摺疊,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把空間扭曲了而已。

  打個不是很恰當的比方,如果把空間比作一張紙,星艦在紙的上方航行,整個星艦在紙張上投影的長度為5釐米,我們把此時星艦的長度投影在紙張上做上標記。

  此時星艦打開了力場發生器,星艦下方的紙張在力場的作用下發生了變形,5釐米長的星艦在紙張上投影的長度已經超出了原先的5釐米刻度。

  重新標記出此時星艦的投影刻度後,再把紙張攤平回到最初平整的狀態,我們可以發現第二次的刻度竟然達到了7釐米長,甚至是10釐米長,遠超星艦本身5釐米的長度。

  假設星艦最終停留的位置一直是前端刻度,是不是在經過一次扭曲之後,星艦在相同的位移速度下會航行出遠超它速度的距離?

  這就是陳三水最新研究出來的短距離空間跳躍技術。

  利用這個技術,復興號的遠航能力被大大提升,甚至超過藍晶動力的星艦,按照距離時間計算,復興號的理論速度達到了驚人的1.5倍光速。

  這還不是復興號的最終速度,按照陳三水的估算,短距離空間跳躍技術成熟穩定後,復興號遠航的相對速度可以提高到3-4倍光速。

  如果未來動力系統可以再次升級,這個速度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和動力系統一起升級的還有復興號的艦載ai厄爾庇斯。

  短距離空間跳躍技術作為了一個剛剛研製出來的新科技,目前還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比如在力場形成的勢會被周圍行星的引力干擾,這需要艦載ai根據雷達掃描結果不斷微調航線,讓星艦始終處於行星的引力影響之外.

  在力場開啟後5個聚變反應堆會進入全功率運行模式,這種模式下也需要艦載ai時刻監控反應堆的輸出功率,一旦到達預警位置後及時調整力場發生器的功率,保障星艦航行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