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筆丹青 作品

第六百四十四章 實在是本家兄弟盛情難卻;很可能還有一條大魚


    其實很多時候,也不是山神們不想上進,而是三界的大環境,對他們的限制也非常明顯。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那些來當山神的,他們本身的修為境界也一般,天賦上限更是肉眼可見,想要翻身壓過山中的那些精怪們,也不是那麼容易。

    只是這樣的局面,反而在妖魔橫行的北洲,得到了緩解。

    因為在北洲群山新上任的山神們的,他們可都是跟著普賢菩薩清理毒障立下大功的,境界與修為放在整個三界之中,也屬於中上水準。

    況且群山都是挨著清理過去的,山中那些不安分的妖精,早就在第一時間被處理乾淨了,管理起來自然也就容易很多。

    但是在大唐境內,山中的妖魔精怪,並非是被山神們清理,真正出力的玄甲軍甚至有一些墮落成邪修的山神,也被玄甲軍順帶著就犁平了。

    這也並非是人道氣運與天道神職之間的碰撞,畢竟當山神墮落成為妖魔邪修的時候,就不再會受到天道神職的加持,那點本就拮据的天道氣運,更是會在瞬間消散。

    甚至於原本屬於這些山神的天道氣運,還會被人道氣運所吞噬。

    天之道,人之道。

    雖然老子在道德經之中,已經做出了詳細的闡述,但很多時候兩者之間的關係,其實也並非是絕對對立,也是能夠相互轉化的。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

    前者說,天的運行規律是減去有餘的而補給不足的;而後者說,在人間之規則,往往都是剝奪本就不足的去供奉給有餘的。

    天之道,畢竟縹緲無形甚至很多時候,就連聖人都不一定能夠做到將自己的富足奉獻出來,補齊給那些缺失,亦或是需要的人。

    但人之道,在人間那可真是處處可見。

    就好比如今的大唐,它所匯聚的人道氣運已經是三界最旺盛的一個帝國了,但還是在不斷汲取別國的人道氣運。

    甚至是不只是人道氣運,玄甲軍征伐山中的妖魔精怪之外,那些天道氣運不也要被人道氣運所轉化吞噬麼。

    李世民已經是能夠同始皇帝併成為千古一帝的偉大君王了,整個南贍部洲都在大唐的疆域之內,但他依舊是想要將另外四洲也全部納入大唐的麾下,向著萬古聖皇的目標而前進。

    這只是對外。

    而對內的時候,尤其是對大唐之百姓,李世民所行便並非是“人之道”,但也不是完完全全的“天之道”。

    治國之道,可不是簡簡單單“六個字”,就能概括的。如果非要講出一個方向的話,那麼如今的大唐在三界所行的,應該是“內聖外王”之道。

    而“內聖外王”雖然出自道家,但似乎更加符合儒家思想如今的三界,不僅僅是玉帝想要推行三教合一,在大唐已經初步有了三教合流的跡象。

    三教之間的思想交融,也絕非能夠一蹴而就,會有一個持續時間相當長的融合過程。

    只是這股風,還並沒有吹到長白山來。

    或許是當年薛仁貴滅高句麗滅得早了些,再加上長白山畢竟不是尋常的凡俗之地,故而當年大唐的軍隊,並沒有往長白山方向去。

    而再往後,薛仁貴以及大唐軍隊的實力飛速暴漲之後,也並沒有向塞外出兵.畢竟玄甲軍數量有限,相對於遼東苦寒之地,中原、關中、江南等富庶之地,還是要排在最前面的。

    而且玄甲軍還有拱衛京師的重要職責,即便是出動,在當年也只會動用極少數的一部分直到如今李世民神功漸成,玄甲軍們才能沒有什麼顧忌的被派往大唐各地清剿山中的妖魔精怪。

    甚至在王玄策的外交手段之下,東洲之中已經有一些小國,想要邀請大唐玄甲軍於本國駐軍了。>
                                         
r>
    對此,李世民自然是沒有異議,或許東洲的人族並非是炎黃子孫,但大家終究同出一源.真要論起來,南洲人族才是分支,人族“正統”還得是在東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