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筆丹青 作品

第四百二十五章 這便是人心;大聖:我師父天生的慈悲心腸

    當年皇帝親自出城相送。

    如今陛下又在長安城外將三藏法師親自迎回來。

    師徒五人隨駕後到了長安城外。

    師徒五人回朝,再加上城中這般大的動靜兒,不一時,三藏法師歸來的消息便傳遍了全城,滿城中無一不知是取經人來了。

    還有三藏法師曾經住過的洪福寺,正有寺中僧人瞧見幾株松樹一顆顆頭俱向東,還在驚疑之時,便有當年跟著三藏法師學經的舊徒,登時起身:“快些,快些...想是玄奘師父取經回來了。”

    若說過去十四年,百姓們或許會忘了還有三藏法師這樣一位高僧,但他們寺中的僧人,如何能不記得?

    這會兒聽了這僧人之言,一邊跟著收拾儀容,卻也詢問了一句:“師兄如何知曉?”

    “當年師父去時,曾有言道:‘我去之後,或三五年,或六七年,但看松樹枝頭若是東向,我即回矣。’我師父佛口聖言,故此知之。”他一邊兒說話,一邊兒招呼眾僧:“快些,莫要耽擱了——”

    寺中僧人跟著魚貫而出,可這一上大街,便正聽到了騎兵傳訊:“聖僧御弟取經歸來,陛下親自迎接,太子殿下正率了百官在城外迎候!”

    好傢伙,這幾嗓子過後,一眾百姓紛紛拖家帶口,呼朋喚友的前來觀瞧。也就是他們寺中僧人出來的早些,否則怕是都搶不到前排,紛紛慶幸不已。

    太子殿下當先上前行禮,隨後便是百官與眾百姓一同山呼萬歲,李世民自然坦然受之。

    而後太子殿下向三藏法師見禮,口稱:“見過皇叔——”

    法海避開不受,單手做佛禮,道一聲:“阿彌陀佛,殿下切勿多禮。”

    “你是寡人御弟,若非方外高僧,定然封做異姓王...他雖貴為太子,但在御弟面前,終究是小輩...便是他日後御極,這一聲‘皇叔’,御弟自也是受得起的。”

    眾人又聽三藏法師受此等恩遇,別說是滿城百姓,就是一朝文武也都齊生感慨。而一些老臣之子,紛紛在此刻告慰先父亡靈...比如魏徵的幾個兒子。

    三藏取經之事,還在十四年前。

    有些當年還能送三藏法師出城的老人,已經亡故;而如今一些在此迎候三藏法師的少年,當年還未曾出生...即便是一些青壯,對當年之事其實也沒有什麼太深刻的記憶。

    這會兒他們身邊長輩正在小聲講述當年往事。

    而能夠跨越十四年,親眼見證這一場盛景的,到了現在也多是些中年人物...換句話說,他們也正是如今大唐的中流砥柱。

    就好比隨駕於望經樓的王玄策與薛仁貴,大唐能夠維持住這赫赫威名,他二人自然是功不可沒。

    “小侄一向喜好佛法。”太子殿下聽了父皇之言,更不敢怠慢,連忙道:“如今皇叔回唐,往後還要向皇叔多多請教。”

    “善!”

    對此法海自然不會拒絕。

    其實一國太子,過多信奉佛法,於國並不見得就是益處。

    法海此刻未曾多說,一來是因為此刻臣民匯聚,這些話並不適合在這裡說;二來也是這其中的關竅並非一兩句能夠言明的;三來...法海認為這位太子殿下能來向自己請教,是一個非常正確的決定,因為自己可以把控傳授的內容,總是要比自己私下裡琢磨,誤入歧途的好。

    太子殿下見三藏法師一口應下,心裡自然也是十分開心,面上自然而然就露出了笑顏。

    一旁的李世民見了也是心生感慨,他之所以最終選定了雉奴為太子,而不是魏王...正也是因為李治的這一顆“慈悲”心。

    李世民很清楚,若是自己百年之後,是魏王李泰繼承王位,那麼前太子與李治...以及自己另外的幾位兒子,恐怕都不會有什麼好下場。

    況且若論才幹與能力,其實也並不在魏王之下,如今自己更是手把手的教導,恨不得將一身本領盡數傳授...想來日後他即便不能成為開疆擴土之雄主,也絕對夠資格做一個開明的守成之君。

    大唐的疆域已經不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