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統大汗阿里不鴿 作品

第三百二十二章 哥哥做大牧首,弟弟們做小牧首



 紫帳汗國興起時,首先面臨的就是東羅馬當年留下的一地爛攤子。

 各國教會或稱牧首,或稱都主教,總之都開始自行其是,君士坦丁堡的大牧首完全無能為力——帝國已經沒法給他提供武力支持,他又和帝國深度綁定,沒法像羅馬主教那樣自立門戶,建立一個獨立於世俗政權之外的教會。

 所以,這種分裂的情況,就一直延續了下去。

 紫帳汗國的教會,深受東羅馬的影響,而且相比於之前的各個政權,東方出身的智囊們對於教會服從朝廷的要求還更高了。因此,在攻滅了幾個小國之後,紫帳汗國便開始著手整頓當地教會組織。

 牧首這個詞,原本意思是“族長”,在西方的公教教會那邊,也叫宗主教。最早的時候,羅馬設立了五大牧首區,讓他們領導附近的其他教會組織。但隨著帝國的分裂和衰落,後來只剩下羅馬和君士坦丁堡兩個還有權威。東西教會大分裂之後,羅馬主教開始使用教宗和“天主眾僕之僕”之類的稱呼,與自稱普世牧首的君士坦丁堡主教區分開。

 如果只是這樣,那倒還好,主要問題是,各個分裂出來的正教教會,也紛紛有學有樣,抬高自己的地位。一時間,自封的牧首、都主教到處都是,頗有“哥哥做大牧首,弟弟們做小牧首”的風格。君堡的大牧首就算使用絕罰,也對人家無能為力。

 紫帳汗國當初,收編了不少這樣的教會。為了保持穩定,就基本上沒改動他們的頭銜。而這些教會和紫帳汗國初期極為粗疏的行政制度,互相交錯,造成了不少問題。

 海倫娜太后改編行省的時候,面對當時內外不斷出現的不穩情況,開始重新進行編組。在當時的張大牧首的幫助下,新一批教區陸續建立起來。同時,因為行省級的教會,歷史過於複雜,為了調和新老兩批教區,朝廷索性給全部教省的首領,都授予牧首稱號。這樣大家誰的頭銜都不貶值了……

 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甚至把當時準備自立的羅斯人都驚呆了,只能不了了之。之後,紫帳汗國的管理模式,也就一直在這個基礎上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