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的心 作品

第六百二十二章 盱眙(中)


                 大宋定鼎以來,在對外的戰爭上頭,一向不算拿手。雖說國內力求邊功的名臣大將層出不窮,但因為種種原因,無論對著遼國、夏國乃至南面的邊鄙瘴癘之地,都沒打過什麼真正像樣的戰績。到後來靖康年間的慘劇,那更是沒法提了。

  南渡以後,孝宗朝和本朝,都曾力圖恢復。然而動兵之前,固然是朝野喧譁,戰後的結果又總是損兵折將。各處戰場縱有些戰果,一旦胡馬窺江,朝廷支撐不住,又不得不屈辱求和。

  站在朝堂立場非要找出成就來,無非大宋皇帝不再是金人的臣子,而轉為侄子。對面的大金皇帝有時候是伯父,有時候是叔父。固然差著輩分,畢竟不用叫一聲親爹,臉面尚存。

  自從韓相之首被送到金國,絕大多數宋國的官員都已明白南北的武力差距。就算曾經主張北伐之人也不得不承認,恢復固然是美事,但不量力而行,只能自取其辱。

  至於民氣,更已頹唐。雖說有志之士仍舊奮臂,但更多的人從戰爭中既看不到勝利的希望,也看不到利益的來源,於是便如白石道人所說:“廢池喬木,猶厭言兵。”

  在這樣的局面下,大宋對北面金國的態度,就轉向了妥協和忍讓。兩國關係緩和,商貿立即興盛,商業走私更是不可遏制。在東南沿海州縣如華亭、海鹽、青龍、顧徑與江陰、鎮江、通泰等處,地方奸民豪戶廣收米斛販入北方,每一海舟,所容不下一二千斛,一次就能獲利數倍。這兩年,商人們走私的物資不止糧食,連鐵錠、銅錠、生牛皮、鰾膠等直接轉為甲胃兵器的戰略物資,也成了熱門貨品,一船船地發運出去。

  對此,賈涉一向都是清楚的。以他的精明,站在盱眙榷場門口吃一頓飯,就能探聽出哪幾個商賈有問題,回到高郵看看運河沿線的舟船,只瞥一眼吃水的深度,就知道哪家的綱貨裡頭又夾帶了物資。

  但他知道便知道了,並不去多嘴多舌。

  因為一旦多嘴,自家的腦袋隨時會厭棄脖子。

  因為這種走私貿易,某種程度上也是朝廷一手縱容出來的,朝堂上有人樂見其成,也希望地方官員們當這個保護傘。

  因為大宋朝廷的力量,本來就不足以約束這些鉅商,而朝廷在與金國的貿易中,又確實獲得了大宋急缺的馬匹和毛皮等物資。

  更因為大宋發現,在這種貿易中得到利益的,是金國的諸多地方勢力。這些勢力早些年以山東紅襖軍為主,他們攻城掠地以後,拿著從女真勐安謀克手裡打劫來的錢財,向宋人換取必須的糧食。生意做到後來,來州定海軍又取代紅襖軍一舉成為大客戶。

  從海商們帶回的傳聞,賈涉早就知道那定海軍郭寧是個類似於五代藩鎮的強人,與金國朝廷格格不入,反倒是和那些紅襖軍反賊之間,有著敵友難分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