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弋漁夫 作品

第七卷 一統山河 一千九百七十二章 督師被俘中

    慘叫聲、咒罵聲還有人臨死之前的喘氣聲在西門大街上不斷響起,蒙古騎兵們也是鐵了心,那甲喇章京看得清楚,這一群精銳明軍保護的肯定是一個大人物,不管這個人是什麼身份,級別肯定不低,只要能抓住他,自己就是大功一件。所以他也跟手下的士兵挑明瞭說,前方這個明軍大人物,誰抓到,就能升官發財,這些蒙古兵的心態跟滿洲兵還不一樣,滿洲士兵的晉升比蒙古兵要快得多。其實從滿清一朝來看,普通人可能覺得,清國的統治者是奉行聯蒙政策,抑制中原人,其實恰恰相反,歷朝歷代,統戰價值其實是一個很好的衡量標準,滿清進入中原之後,因為漢人數量龐大,僅僅憑藉他們的力量是搞不定的,所以必須要任用前朝降兵,用前明軍來對付現明軍,所以南明覆滅的功勞其實大部分要算在降兵的頭上,比如吳三桂、耿精忠、尚可喜等人,正是這些人甘願當馬前卒,才能幫助滿清橫掃天下。/p



    那麼為什麼這些人在明朝的時候戰鬥力不怎麼樣,到了滿清就脫胎換骨了呢?實際上只有一個原因,明軍不滿餉,滿餉不可戰,明廷不給將士們發的軍餉,滿清統治者給補足了,而且不打折扣,這些士兵抱著當兵吃糧的心態,誰給他們活路,他們就效忠誰,自然戰鬥力爆棚。而滿清對於蒙古等原先的聯合體,反而是抑制態度,因為他們沒有統戰價值,甚至作為遊牧部落,雖然不能說跟女真這種漁獵民族同宗同源,但是兩者的統治模式差不多,蒙古人也時刻做著復興大元的美夢,別看滿清統治者總是和蒙古聯姻,但是實際上,他們是採用溫水煮青蛙的方式對蒙古進行減丁,如果有心人去翻翻人口方面的史料,就不難得出結論,蒙古的人口在被滿清統治之後不增反降,如果從表面上看滿蒙一家親,怎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實際上就是這樣,這種不知不覺的減丁,抑制蒙古的發展,反而造成了蒙古各部的萎縮,不僅僅是對蒙古,包括女真內部也是如此,甚至有意分出一部分原先跟努爾哈赤部落不對付的女真部落去關外,不讓他們入關,就在關外受窮。/p



    回到現實,雖然此次蒙古八旗在皇太極的命令下出徵,但是從整個清軍的角度來看,後面幾個加入的八旗軍反而更有統戰價值,最先加入清軍的蒙古八旗地位顛倒,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在取得相同軍功的情況下,藏八旗、西域八旗、雜八旗等等的將領受賞肯定比蒙古將領多,這讓蒙古將領們心中都憋著一股氣,可是今日的蒙古已經不是往日的蒙古,皇太極的勢力如日中天,蒙古各部已經被拆分的支離破碎,再也形成不了合力,只能聽命於清廷,他們就算是想翻身也翻不了,那怎麼辦,只有將怒火發洩到明軍的身上,正好他們在街上堵住了這個大人物,那就一定要抓到他,讓這個大人物成為他晉升的踏板。主將發了狠,麾下的蒙古騎兵也玩命了,他們嚎叫著撲了上去,跟明軍攪在一起,雙方都殺紅了眼,城市內部無法縱馬衝鋒,乾脆蒙古騎兵就直接下馬步戰,雙方殺得血肉橫飛、血流成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