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弋漁夫 作品

第六卷 天下歸心_一千五百七十三章 五路攻川下


  李自成的臉色漸漸陰沉,李巖何等聰明,當然看出了李自成情緒上的變化,可是即便這樣,李巖更覺得該說的話一定要說出來,自己一日在闖軍之中,就要提出有利於闖軍的意見,無論李自成採納與否,自己都要儘自己的本分。他當做沒看見李自成的臉色,接著道:“秦國攻滅六國,正是因為佔領了關中之地,自西北向東南推進,我們現在比秦國優勢更加明顯,只要能好好利用,奪取天下不是難事。難就難在闖王能否約束軍紀,讓百姓簞食壺漿,喜迎我義軍進城,而不是讓民眾畏義軍如虎,最起碼咱們要扭轉在民眾中的印象,不要讓百姓總是流賊流賊這麼叫,陝西當地的民眾知道咱們是怎麼回事,可是其他地方的民眾不一定清楚,再加上朝廷的宣傳,不斷往咱們身上潑髒水,到時候有嘴都說不清楚。陝西已經是一片白地,學生就不多說了,進了四川之後,土地肥沃,氣候宜人,我們軍中的飢兵闖王倒是可以讓他們就地安頓,效仿曹操進行軍屯,這樣一舉兩得,大家肯定會更加擁護闖軍。”

  按理說,李巖的這個意見非常有道理,闖軍不能總是處在流動當中,若是吃光了這一地就打下另外一地繼續吃,那麼大明總歸會有被吃空的一天,到時候又該怎麼辦,這樣做就是竭澤而漁,反而對闖軍不利,正確的做法就是應該打下一地就鞏固一地,緩緩推進,步步蠶食。大明如此廣袤,想要一口氣吞下一個胖子是不可能的。但是李巖忽略了重要的一點,那就是李自成的想法,李自成現在是闖軍的一號人物,籠絡人心有個最簡單的方法,那就是給他們好處,只有給麾下兵將好處,他們才會跟著自己打仗。給好處最快的方法是什麼,就是去搶去奪,然後將搶來的東西分給手下人,要是像李巖說的還要解散飢兵,讓他們去軍屯,開墾荒地從事農業生產,等到糧食生產出來黃花菜都涼了,自己能等,自己麾下這些驕兵悍將能等嗎?他們參加義軍不就是為了大口吃肉、大碗喝酒,要是還在土裡刨食,還他孃的參加義軍做什麼?

  其實這也正是李自成失敗的根本原因,李自成起義跟朱元璋的紅巾軍起義完全不是一個性質,朱元璋是衝著趕走元廷,建立新國度去的,所到之處都是約束軍紀,嚴禁擾民,甚至還去幫助農民從事生產。朱元璋為了籠絡民心,還在南京城上演了一出斬殺義子的好戲,且不說朱元璋是出於真心還是做給百姓看,至少他做了,紅巾軍這才能瞬間籠絡住人心,為日後定鼎天下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反觀李自成,一路搶掠,一路裹挾民眾,雖然闖軍規模不斷壯大,可那並不是因為李自成得了民心,而是因為跟他們比起來,朝廷更爛,雙方比爛的話,可能李自成提出的口號更能迷惑民眾,但是到了他殺進京師,逼死崇禎的時候,農民軍的劣根性就暴露了,追贓助餉等一系列反人類操作讓李自成跌下神壇,上到士大夫,下到平民百姓,各個對闖軍恨之入骨,這就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的原理,指望著闖軍帶著他們過上好日子的貧民發現闖軍比明軍好不到哪裡去,甚至更壞,搶掠更加嚴重,這讓他們口中的好日子成為了一句空話,民眾再次被送入虎口。歸根結底就是他們不事生產,只知道以戰養戰,以搶掠為生,目光短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