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弋漁夫 作品

第五卷 漠北南洋_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連環計上


  盧象升依然不說話,楊嗣昌一時間也陷入了沉默,兩人都不知道如何將話題繼續下去,有道是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楊嗣昌沒想到,盧象升同樣沒有想到,他們兩人的理念竟然有這麼大的差別,盧象升心裡明白,楊嗣昌之所以說出這番話,完全是因為他根本就不瞭解建虜的危害,而是想當然的覺得流賊的危害比建虜大,誠然,流賊確實是一大危害,但是治理流賊不是沒有方案,而且還有可以根治的方案,流賊四起,最大的原因還不就是天災人禍,如果大明朝廷能回到萬曆年間的水平,相信也就不會出現這種哀鴻遍野的局面了,李自成自然也沒有生存空間。太平府盧象升是去過了,在他的心目中,那就是路不拾遺夜不閉戶人人富足的世外桃源,若是大明能按照劉毅治理太平府的方法進行全國推廣,又何愁迎不來太平盛世?可建虜不一樣,他們跟大明完全不是一條心,或者說根本就不是一個國家,若是不制止建虜,那大明就會重蹈大宋的覆轍,難道蒙古鐵騎佔領中原的教訓還不夠深刻,大元將百姓分成四等人,民不聊生,盧象升深知建虜的危害,他絕對不可能允許楊嗣昌的方案實現,削減遼餉,那是萬萬不能。而楊嗣昌腦中的想法跟盧象升恰恰相反,他倒是覺得盧象升在關外跟建虜打交道,根本沒有領教過流賊的厲害,流賊便如蝗蟲一般,所到之處寸草不生,並且李自成等人蠱惑人心的本事過人,建虜再厲害不過是芥蘚之疾,最起碼他們在中原人看來就是蠻人,即便進了中原,又有多少人會認可他們?士農工商,他們又能籠絡多少人心?可是流賊不一樣,安知李自成不能成為下一個朱元璋?

  (漁夫按,其實大家都知道,盧象升在歷史上的最後結局就是在鉅鹿被清軍重兵包圍,天雄軍覆滅的直接原因是高起潛按兵不動,不來救援,坐看盧象升被圍。而實際上根本原因則是源於楊嗣昌對盧象升的掣肘,自從盧象升被皇帝授予總督天下兵馬之權後,楊嗣昌和文官集團基本就沒停止過對盧象升的掣肘,最後盧象升只能帶著一萬天雄軍身臨險境,剩下的軍隊名義上歸盧象升調遣,實際上他誰也叫不動。而漁夫以為,盧象升的悲劇其實不能從主觀上責怪楊嗣昌,他們只是政見不合而導致的悲劇,或者說楊嗣昌為了讓皇帝採納他的意見,不惜用毀滅盧象升的方法來達成自己的目的。從漁夫的角度來看,楊嗣昌和當時大部分的文官其實都抱著一種建虜不可能將大明滅國的心態,他們認為,雖然建虜三番五次入關擄掠,但是實際上他們並沒有長期佔領關內土地的能力,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的人數實在是太少了,大明百姓何止億萬,光靠區區八旗,根本不能形成有效的通知,大明的根基在南方,當年朱元璋也是北伐成功,只要建虜不能威脅到長江以南地區,大明的後備實力就很充足,完全有能力反攻並且耗死建虜。所以楊嗣昌建議攘外必先安內,先跟建虜議和,穩住他們,然後又提出四正六隅,十面張網的策略。說白了就是調集明軍精銳,在西北各省建立屏障,從各個方向同時攻擊流賊,壓迫他們的生存空間,讓流賊斷糧而敗亡。大風小說網